《荀子》:说:“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者,广之极也”。我们人与万物共同生存在天地之间的“空间”里,最上面的顶层是“天”,最下面的低层是“地”。所以“天地”代表“上极”与“下极”最大的两条“边界”。有了“上下”最大的两条界限之后,我们接下来看它内部填充的基本元素。
《庄子》说:“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在人与万物生存的这个“最大”的空间之内,上下“流通”的最小单位是“气”。向上的“气”称为“阳气”,向下的气称为“阴气”。然后在这些数以亿计的“阴阳之气”的上下过程中,有众多的“气”不能到达“天地”的至高点和至低点。
正因有了“气”的上下之间差异变化,才会形成世间万物的不同形态。其中“阳气”上升到天的至高点,就积成了“云”。“阴气”下降到地的至低点,就积成了“土”。“土”中所积之“高”者,就形成了“山”。“土”中所积之“至高”者,就化成了“石”。有了“上下”的至高、至低点后,我们接下来看“中间层”的“阴阳之气”。
“阳”是偏于上升之气,“阴”是偏于下沉之气。中间这层为既“不偏上”又“不偏下”之气。“阴阳之气”在天地间“气交”偏中之时,则化成为“人”。如果我们再把“人”这个层次内,再进行微观放大来看的话。那么“人”所积偏“上”之时,则化成为“鸟”。“人”所积偏“下”之时,则化成为“兽”。以上便为“天地之气”与“万物”之间的关系。
《万物之精》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21年-2022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 版权声明
1,本站文章为原创作品,版权归归作者。2,未经作者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发布。3,如果需要转载作品,必须注明出处。4,未经作者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