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味药都是一个存储卡,储存下来的数据我们一定要会读取他才有价值。从本质上来讲,一棵植物的 根经、叶花、果子都是一个圆球细胞演化而来。春季生发,这个细胞就逐渐向上冒并开始分裂,所以植物的“茎”为天地间的春之气所主。同理,“叶”为天地间的夏之气所主,“果实”为天地间的秋之气所主,“种子”为天地间的冬之气所主。
一棵植物的外形之所以能够出现茎、叶、果、子这些不同形态,是因为一年四时中的生、长、化、收、藏对其影响后出现的结果。所以我们看到“种子”的时候要想到冬之气,看到“果实”的时候要想到秋之气,看到“叶”“花”的时候要想到夏之气,看到“根茎”的时候要想到春之气。这是天地四时之气对植物产生最直接的形态影响。所以在一年中一棵植物中的春、夏、秋、冬有明确的范围,这个道理我们现在人没有人去重视。
春天的时候,植物的嫩芽是曲的,随后长成的茎才是直的。出现这样的外形,是因为天地之气就是这样的。植物就像一个“存储器”,正因为能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下来了这段信息,我们肉眼才会看到它长成的这个形态。这一层就是“看山不是山的层次”。
我们中医基础只讲气的五种运化规律,但这五种规律是怎样在生活中体现的,没有具体们具体说明白,所以大家学习后会觉得这是一门哲学。要想看春天之气是什么样子的,那么就去看那个时候的植物的一般特征,画上100种之后,自己心里就有数了。这样在想到春天的时候,脑海中就不是抽象的。相反每个人就可以列举出无数种真实可靠的样本来举例。因为有了生活的加持,所以天地之道才显得更加真实可靠。
看到一棵植物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它的每一部分都有大自然储存下来的数据特征,我们再去看这些经典,后世的注解之时,就会看到更多的细节。每个时节,植物都有明显的如“青春期”一样的发育特征,这个是最基础的形态变化,我们现在人几乎所有人都忽视了它的存在意义。
秋天的时候,同样在一棵植物上,之所以会变成果实,是因为经过长夏的水土肥润后,经过秋时的气降,这一收缩就把天地间的水分压缩进了一个“口袋里”。这个口袋便是一棵植物的果实,而收不住的“口袋”就变成了脱水或腐烂的状态。
吸收长夏中的湿土之气盛的果实,就是我们之前讲到的大枣。因为大枣不仅肉厚,并且非常的粘腻,这正是长夏时令的主气之象。所以在秋季这个时令中,会出现“果实”的形态。因为天地之气就是这样的,变成了有形之后古人才称为果实。这同样也是“看山不是山的层次”。
“味”与“气”二者一个主“天”,一个主“地”。味主地下,气主地上与地下,这是一般规律。但地上有没有味?地下有没有气?答案是有,当地上的阴气凝聚的多了之后就由阳转阴,所以地上同样有味。
“夏季”向“冬季”转化的过程中,地上的“阳气”由盛转衰,地下的“阳气”由散变聚。这个由盛转衰过程,假如用一个二十四小时相机记录下来的话,就是这些受到四时影响最直接的花草植物的生长过程。因为“阳气”由盛转衰的过程是无形的过程。
植物有:根、茎、花、果,究竟哪个部分是上面这个区间的记录过程。夏季茂盛,长夏肥厚,秋季衰败。如果把上面的元素都凝聚在一起,首选的就是植物的果实。植物的经、叶、花也同时都记录了这个过程,但它和“果实”最大区别为,前三者不能记录下来更多有效信息。
那么果肉与果核的区别在哪里?果肉能够更多收集天地间长夏元素信息,果核更侧重在冬季。所以要想补益人体的津液不足,我们要找这段区间中的果肉肥大的来入药。梨是记录秋季的果肉,枣是记录长夏的果肉。
人体五藏是果肉。肉与核是一体的两个时空节点,春天的果肉入肝,夏天的果肉入心,长夏的果肉入脾,秋天的果肉入肺,冬天的果肉入肾。这个不是从象形层面看的而是:(人)果肉——(植物)果肉。
植物的春夏秋冬随着,春经、夏叶、秋果、冬子在进行四时位移,而天地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大地的四方上下间出入。在许慎的《说文解字》的十二地支中,前者称为“卯”,后者称为“酉”,即“卯为开门”,“酉为入门”。进入的这个门,如果从一棵植物视角来分析的话,就是从植物果实中的皮最先开始的。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古人经典中特别容易忽视的地方。
从本质上来看,药和水果以及所有的植物,它们都是记录天地之道的有形载体,没有哪个更尊贵那个更平庸的说法。因为它们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大地上的“存储器”,尽管所记录下的每一部分信息都不是最完整的,且有一定的重复内容,但它们相互之间都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神农本草经中的360味药,就相当于是一个完整的天地间阴阳四时的数据库。明白了古人这样看待一切事物的方法后,我们还不要忘记最同样重要的一件事情,即因为有了生活的加持,所以天地之道才显得特别的具体。
植物的春夏秋冬随着,春经、夏叶、秋果、冬子在进行四时位移,而天地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大地的四方上下间出入。在许慎的《说文解字》的十二地支中,前者称为“卯”,后者称为“酉”,即“卯为开门”,“酉为入门”。进入的这个门,如果从一棵植物视角来分析的话,就是从植物果实中的皮最先开始的。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古人经典中特别容易忽视的地方。
从本质上来看,药和水果以及所有的植物,它们都是记录天地之道的有形载体,没有哪个更尊贵那个更平庸的说法。因为它们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大地上的“存储器”,尽管所记录下的每一部分信息都不是最完整的,且有一定的重复内容,但它们相互之间都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神农本草经中的360味药,就相当于是一个完整的天地间阴阳四时的数据库。明白了古人这样看待一切事物的方法后,我们还不要忘记最同样重要的一件事情,即因为有了生活的加持,所以天地之道才显得特别的具体。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