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德的层次(德与鸿蒙)

图片[1]-3德的层次(德与鸿蒙)-善米

上面讲的是一个人达到“玄同”层次,怎样证明我们每个人达到的这个层次是正确的呢?古人说,要想证明它那就要先知道什么是“德”。因为“德”是相对“善”更“内部”的一个层次。

它和“善”类同,都是一个“集合”,这个集合是天下一切万物的“善”均朝向的地方。即《淮南子》中讲的:“万物和同者,德也”。这在大量的汉画石中都有这个过程的具体描述。

图片[2]-3德的层次(德与鸿蒙)-善米

这个合聚在一起的力量古人将它形容为“提挈天地而委万物”背后的之力,但是所有的万物众生在当下不会能够到达这个层次,到达不到的于是便会形成“委曲”之象。这时候为了不让每个生命“折断”,古人说“德”便是能够支撑每一个生命个体其背后的力量,即“以鸿蒙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之际”。

“鸿蒙”是指在的混沌鸡子被盘古劈开的神话故事之后,天地逐渐上下分离时,为了不让天地再次合并在一起,盘古双手双将天举起,双脚将地分开。这个过程长达1万8千年。盘古的这一壮举就像一个与天地同高的“支柱”一样。

而“鸿蒙”正是指“盘古”这只神鸟,由下飞举到上状态。而这个中心的“景柱”其实并不在外面世界,而在万物众生的“心中”。它的本质就是“德”的力量。这是一副全天下最大的画面,从遥远的过去直通永远的未来,其中更能看得到你我的当下。

这种“天天向上”的力量正如,时刻保持“童蒙之心”不断高飞的“鸿蒙”幼鸟一样。如果把它换成是人来形容的话,我们古人总结为“人之初,性本善”。“本”为最低点,“善”为最高点,这个最高到最低的动态向上过程中,已经包裹了一切万物在其中了。

所以《大戴礼记》说:“人、禽、獸、萬物昆蟲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飛或行,而莫知其情。惟達道德者,能原本之矣”。《鬻子》注解说:“天地辟,万物生,人为正焉。人化而为善,禽兽化而为恶,人而不善者,谓之禽兽”。

每个人都是神,能够突破维度的层层闯关过程,伊斯兰教称之为“圣战”,这场战斗并不是用要消灭彼此,而是要战胜自己。因为只有能够打败自己的人,安拉说这才是最神圣的,因为你就是神。所以,每个宗教的神都不一样,但宗旨都是劝人向善的。之前写过一篇《世界宗教是一家》的文章。

儒家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道教说:忠主孝亲,敬兄信友。

佛教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大慈大悲,崇德兴仁,天下和顺。

印度教说:不害,不盗,贞行,仁慈,平正,容忍,坚定,节食,与清洁,此持戒十。

天主教说: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

基督教说: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伊斯兰教说:只有一种道德规范,就是源于忘我、行善的博爱法则。

锡克教说:我心中珍惜超过一切的乃是爱,它使我在尘世享有永恒的生命。

祆教说:人还应当爱人如己,此之谓人的信仰。

巴哈伊教说:唯一真神显现于世的目的,是要召唤全人类来谨守诚实与诚恳,孝敬与可靠。又说:世界上所有人们的灵感,不分种族或宗教,都来自同一神圣的本源,大家都是同一上帝的子民。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万物之精》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21年-2022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