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味的本质2

《五常政大论》:“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少多,终始不同,其故何也。歧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这段话非常重要,“气”始于下,而“化”于上,化成而后“散”,气散而后有“形”,“形者”阴之质也。气“布”则枝繁叶茂,气“终”则阳藏于下。注意这个“下”不是大地,而是“种子”。气的“化、散、布、终”均以“一”为上极,故曰“其致一也”。

“味”上致于一后所结的“果实”,就是我们吃进口中的“味”。味有不同者一分为“五”故称为“五味”。内经将这个统称为“成熟有少多,终始不同”。要问到这个气味为什么有这么多种不同,那么就要说到“始”与“终”了。要想让一棵植物生长,就必须不能有“非”,“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离心力”。分别之力一旦出现了“非”,那么就会出现“天不生,地不长”的状态。“生”为无形之力所以天统之,“长”为有形之物所以地统之。

天生地长均不能“非”,一旦出现了“非”之力,便有了五种果实。“非”的离心之力主要有四种,分别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正因为它们各自都有侧重,所以古人称为“不全”。《内经五常政大论》说:“根于外者亦五,故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五类五宜也。”全就是“不非”,我们常讲的“丨”内经中称为“根于中者”。而“非”在内经称为“根于外者”,“根”于中是因为它们均出于“地气”,《伤寒论》和核心也在于此。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草木之情》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22年-2023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