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汉《淮南子》:“至德之世,甘瞑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蒙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之际”。
2、战国《庄子》: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
鸿蒙拊髀雀跃不辍,对云将曰:“游。”云将曰:“朕愿有问也。”鸿蒙仰而视云将曰:“吁!”云将曰:“天气不合,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
鸿蒙拊髀雀跃掉头曰:“吾弗知,吾弗知。”云将不得问。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而适遭鸿蒙。云将大喜,行趋而进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
鸿蒙曰:“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朕又何知!”云将曰:“朕也自以为猖狂,而百姓随予所往。朕也不得已于民,今则民之放也。愿闻一言。”
鸿蒙曰:“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意!治人之过也!”云将曰:“然则吾奈何?”
鸿蒙曰:“意!毒哉!仙仙乎归矣!”云将曰:“吾遇天难,愿闻一言。”
鸿蒙曰:“意!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闚其情,物故自生。”云将曰:“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躬身求之,乃今也得。”再拜稽首,起辞而行。
3、西汉《淮南子》:“至伏羲氏,其道昧昧芒芒然,吟德怀和,被施颇烈,而知乃始,昧昧晽晽,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于天地之间。是故其德烦而不能一”。
4、西汉《淮南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许由小天下而不以己易尧者,志遗于天下也。所以然者,何也?因天下而为天下也。天下之要,不在于彼而在于我,不在于人而在于我身,身得则万物备矣!彻于心术之论,则嗜欲好憎外矣!是故无所喜而无所怒,无所乐而无所苦,万物玄同也。无非无是,化育玄耀,生而如死。夫天下者亦吾有也,吾亦天下之有也,天下之与我,岂有间哉!夫有天下者,岂必摄权持势,操杀生之柄,而以行其号令邪?吾所谓有天下者,非此谓也,自得而已。自得,则天下亦得我矣。吾与天下相得,则常相有,己又焉有不得容其间者乎?所谓自得者,全其身者也。全其身,则与道为一矣。”
“天地提挈”“万物萎”需要“鸿蒙”为柱,因为“景柱”在每个人的心中。鸿蒙是指的混沌鸡子被盘古劈开之后,天地逐渐分离,为了不让天地合并在一起,它的中心支撑之柱。这个中心的“景柱”并不在外面世界,而在万物众生的“心中”。
圆形头像图片
《万物之精》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21年-2022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