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体有很多体腔,比如从上到下,脑袋有个腔,胸有个腔,腹部有个腔,盆有个腔,这些腔就好像竹的节子一样,看似独立,实则一气贯通。甚至人体的经脉血管也有很多瓣膜,这些瓣膜就如同竹子的节一样,血脉也有节。我们看三焦从上中下,也是贯通的。
竹茹清肺化痰,降胃止呕,归肺胃胆经如果单从降胃胆肺理解竹茹,就太不利于用药了。如果从三焦这个大角度去看竹茹,就能把竹茹清热化痰的共用真正用到三焦以及六腑之中了。竹茹团这种长长的丝,取它能够贯通上中下三焦六腑这个象,借用于人就能够贯通从头到脚的层层气机,所以既有清热降气化痰的效果,更有通其络的作用。
比如早上刷牙牙龈出血,病因赋上说:牙宣者,阳明之热极。说明是阳明之痰热上攻,若伴有口臭,胃气不降,这正是用竹茹的指征。
比如白睛溢血,和牙龈出血在不同的孔窍,但是都属于人体的上窍。我们从大的升降角度都可以往下降。用桑叶50克,配上竹茹20克,再加上小量麻黄5克,一般都是一剂止。
比如流鼻血的孩子,这个是肺胃之气上逆的证,流鼻血也一样用竹茹。所以用竹茹配上枇杷叶,但凡肺胃之气上逆,一用便见效。有个孩子反复流鼻血一周,一玩的厉害鼻血就止不住的流,这是胆胃不降,于是用竹茹40克加紧小柴胡里面,服完后就不流了。
比如眼睛痒,用蒲公英配竹茹就管用,原理呢就是把上焦抗逆的热邪忘阳明经上引,阳明经多气多血之经,阳明胃之热往下行,全身上下的气热都往下行。因为怪病都由痰作崇,痰热上攻会引起诸多疑难杂症。从升降的角度来用竹茹,能令上攻的痰热下行。
比如失眠烦躁,惊悸多痰的病人,双手寸脉都明显上越,寸脉直接往鱼际上冲,轻取易得甚至不用摸都可以从皮肤表面上看到轻微的脉动,像这种病人不用多说,大多都是熬夜思虑过度,对应中医病机是胆胃之气不降,犯胃扰心。用枳实竹茹两味药就可以搞定了。枳实宽中下气,竹茹降胃化痰除烦。枳实竹茹是黄连温胆汤最重要的两味药。
黄连温胆汤中,黄连枳实竹茹就是降心胆胃之气火的,失眠的病人多焦躁不安,双寸脉就像两把火,烧的很快,甚至你摸他的心脉平时是不明显的,在他们身上却很明显,这就好比煎鱼的锅火烧的很大。这三味药就是一个降气降火降热的象,如同把锅下的火调小一点,这样鱼就不会煎焦了。而二陈汤这四味药,又另有深意,他们是化胃中痰湿的,是治痰湿在胃的总方。把胃气下降让痰湿随气而顺下,痰湿不上冲心肺,就不会助火,心神才安稳。
我们可以看出,心火要下降,通过胃土才能转到下焦肾中去,这胃中的痰湿下降,心的那些浊气就很快顺利的导归到六腑,全部进入阳明肠中去了。这样如同把房子彻底清扫过一遍,然后请人进来住,那神就一定很安稳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