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嘼,㹌也。象耳、頭、足厹地之形。古文嘼,下从厹”。“嘼”字阐明了㹌的特征,即“耳、頭、足厹地之形”。“厹,獸足蹂地也。象形”。“厹”字由“九”和“厶”组成。“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九”我们讲数字时讲过,是阳尽阴极的状态,下而一步会出现“折”。“折,斷也”。这意味着到达了生命的尽头。
《说文解字》:“厶,姦衺也。韓非曰:“蒼頡作字,自營爲厶”(姦者,厶也。二篆爲轉注。若衺者。𠆎也。𠆎者,衺也)。“姦,私也。从三女”(俗作姧,其後竟用奸字。三女爲,俗作姧,其後竟用奸字。三女爲(奸),亦三女爲姦,是以君子遠色而貴德)。“奻,訟也。从二女”(訟者,爭也。周易睽傳曰:“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革傳曰:“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
“厶”为“衺(邪)”之意。“回,轉也。从囗,中象回轉形”(回,邪也),“回”为四方分别之力的循环状态。要理解“厶”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了”。“了,尦也。从子無臂。象形”,“了”字是“子”去掉中间一横(牛行腳相交爲尦,凡物二股或一股結糾紾縳不直伸者,曰了戾)。“戾,曲也。从犬出戶下。戾者,身曲戾也”(曲必有所至,犬出戶下爲戾者,身曲戾也)。
由上可知,不直伸者,曰“了戾”。“厶”为反过来的“了”。向上者为“正”,向下者为“邪”。所以“厶”为向下不能伸直,为“衺”之意。和一起看“厹”字,是一种“阴极阳尽”的趋势。我们讲过动物的四肢牵引力很小,就像被大地吸在了地面上一样,“嘼为耳、頭、足厹地之形”正是这个道理。“离”在说文中的本意有两个,第一是不能正常上举,第二是阴极阳别。这其实是“一”的两种状态。只分别不合为离,只合不分别为丨。
《鶡冠子》:“法者,天地之正器也,用法不正,元德不成”。《管子》:“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古人对于“内”“外”“动”“静”认识非常重深刻。
《管子》:“彼心之心,音以先言,音然后形,形然后言。言然后使,使然后治。不治必乱,乱乃死”。文字语言都是“声音”,均为心感于物而外求之象,所以需要用“礼法”而治其“节”。不治的后果是“内乱”,对于国家而言,就会天下大乱。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合”。与“合”反向的状态是“离”。而“离”心之力,近取诸物,距离我们最近的,便是“禽兽”中的“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