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计量的本质

朋友说:我觉得中医定量之路势在必行,怎么看?其实计量能统一早就统一了,但是执导临床的理法可以尽量统一,我认为还是苦读经典,把时间经历花在经典的讨论上。每个人都不一样,怎么统一标准,硬要统一肯定可以啊,太极是动态的,提这些问题的人显然都没刻苦学习。

图片[1]-中药计量的本质-善米

比如说河图和洛书是华夏的起源。那么他的最大奥秘是什么呢?河图洛书最大的玄机之一,就是动态平衡,非要找个算地球都适合的方剂,就好比用地球的运气给所有人硬套啊,他说的是一个大范围的环境,不能代表小圆当中的圆缺,总想找到标准一定是不认真读书,找不到古人的思路,反过头来开始找别的突破口。

图片[2]-中药计量的本质-善米

看到西方做这个标准我们就跟风,实际呢是自己不够优秀和自信,把最好的东西放弃了,信西方了,这其实更是一种文化的背叛,这种问题邱哥以后不要在转发了,不客气的说都是一群不做一生的人在乱出主意,出发点是很好的,但真的还都没入中医的门。你越说古中医的东西他越拿现状和西方对比。

举例:一般咱们开麻黄汤计量,麻黄8桂枝10杏仁8甘草10,一个普通的发热恶寒无汗的病人,是这样的,先不管体质如何,用上面的这个量加减,但要是在广东深圳待上一段时间就不可以,开个3克到5克就大汗了,好多临床当地很有名气的医生都有这感触,所以我认为,计量横应该有个统一的确是个大问题,但应该用地域度量衡为标准。

图片[3]-中药计量的本质-善米

换句话说,应该考虑每个地区风水,不考虑大的环境小的环境真的没法说,弄出来就好像全国都用北京时间,可是新疆差好几个小时。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从前都是以宗族传承的,这就是我老说的,要靠大圈和小圈,看大圈和小圈和中圈。我们是连一个圈都兼顾不到啊,盲目的想改革,可是标准越制定后遗症越大,所以都去读经典。

我是拼了命的学,最后发现就是这个道理,当代的著作害人太多了,虽然可以快速上手,但后遗症副作用远远超出想想。古人都用真太阳时,我们草药要不要也用真太阳的计量,顺应天道。古代那么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社会还懂得这个道理呢,我们现代为了首都的威严乱改一弃,后遗症就是到了医学上的人也忘记了还有地域差异。

假如天天都过的本地时间呢,我们的下意识就不一样了,思考伤寒论起码多一层考虑,多了一个法门,多了一条出路,所以我们的中医为什么不能进步呢?社会大的背景投射出来的原因。

是所有的都不景气,不单单中医啊,我们中医研究的就是治本,可是不会给自己开处方就自己的产业。甚至连问题在哪里都不知道。一句话就是:是我们太急了,没看几本书就开始上临床了,所有的行业离不开两个字,“竞争”,从小是对比,长大后竞争,厉害了斗争,最后是战争,永不回头,就真的回不来了。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草木之情》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22年-2023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