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府与寒热中的阴阳之道

三焦实为一焦为一胞而生。三焦者,水谷之道,气之所终始也。难经曰“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故人体内三焦是六腑的气化通道,为气的结束和气的开始的地方。

阳主化气,阴主成形。天为阳为无形,地为阴为有形。人秉天之气而生六腑,秉地之气而成五脏。故六腑为阳为无形,五脏为阴为有形。厥者:气之逆也!阳气以降为顺,故六腑也以降为常。肠者:畅也。膀胱为黑色气化之畅,小肠红色气化之肠,大肠为白色气化之畅,胃为黄色气化之畅,胆为绿色气化之畅。

他们都是为了收集天的气化而诞生,然后这条通道分别有五色之气来组成。有气就有节,节是截断蓄积的意思。天有节气,人有关节,六腑有七冲之门,难经称之为七冲门,其实就是气的节。窍者:空也!五脏以藏为主,六腑以用为主。五脏有五窍而六腑没有六窍。

胞为膜,隶属三焦。是人体的生命之本,三昧真君生于此炉中之火。冲任督肾先天之气皆聚于此。故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之生于胞。脑即胞,胞即脑。上有二脑,下有二肠。难经曰“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肾移寒于脾,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里浆,水之病也。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不下止也,传为衄衊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五脏寒移:肾脏→脾脏→肝脏→心脏→肺脏→肾脏。五脏热移:脾脏→肝脏→心脏→肺脏→肾脏→脾脏。六腑热移:胞→膀胱→小肠→大肠→胃→胆→脑→鼻。

由上可知:气逆所致的三阴经为寒传和热传,在三阳经只有热传。其中膀胱、小肠为太阳腑。大肠、胃为阳明腑。胆、脑(注:胆主决断,脑为元神之腑)为少阳腑。所以六腑起于胞中,故无寒证。

鼻、咽、喉、胆、胃、肠、膀胱,均为一体同根而生,都是胞的不同时刻现象的不同状态。胞如同种子,二肠胃胆如同树干,咽喉鼻脑如同枝叶。人体之阳气不能简短,就如同呼吸一般,都根于生命之火不能停息一样。

寒传三阴: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手少阴→手太阴→足少阴。热传三阴:足太阴→足厥阴→手少阴→手太阴→足少阴→足太阴。热传三阳:胞→太阳腑→阳明腑→少阳腑→鼻。

人体的卫气循行方式为:昼在阳25圈: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夜入阴25圈:少阴肾经→肾→心→肺→肝→脾→肾故卫气昼阳行于外,夜藏于内。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阴阳之道》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17年-2018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