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说:“当,田相値也。从田尚声”。段注说:値者,持也。田与田相持也。引申之,凡相持相抵皆日当。报下曰当辠人也,是其一耑也。“持,握也。从手寺声”。“握,搤持也。从手屋声”。“持”字由左“手”右“寺”组成。“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廷,朝中也。从廴壬声”。段注说:朝中者,中于朝也。古外朝、治朝、燕朝、皆不屋。
段玉裁注解说,古代外朝,治朝,燕朝,皆不在中屋。“中屋”即“中朝”也指的“内朝”。由皇帝左右的臣子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汉武帝时。也就是说,从范围来分,在内为“中朝”,在外为“外朝”。从人事来分,帝王为“中”,君臣为“外”。所以说文中的“寺”后注曰“有法度者也”就明白了。这个“法度”指的是“内外朝臣”能够循规蹈矩,从而达到“和治”的目的。
《文子》:说“老子说:治物者,不以物以和,治和者,不以和以人,治人者,不以人以君,治君者,不以君以欲,治欲者,不以欲以性,治性者,不以性以德,治德者,不以德以道”。“朝廷”的“内外法度”,其核心目的是“治乱”。它的呈现方式为“从中央到地方”。
所以段注说:汉书注说:凡府庭所在皆谓之寺。释名。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广韵。寺者,司也。官之所止有九寺。又说:有法度者也,从寸。考工记说:市朝一夫。注云:方各百歩,知天子三朝各方百歩其诸侯大夫之制未详。歩必积寸为之。言法度字多从寸。
当我们治理一个人的“内乱”之时,孟子说这时要“独善其身”,也是后世所讲的“慎独”。如果把一个人的个体上升到治理一个家庭,一个部落、族群,甚至整个天下的时候,古人把以上的过程称之为“治乱”。所以《潜夫论》说:“凡人君之治,莫大于和阴阳。阴阳者,以天为本。天心顺则阴阳和,天心逆则阴阳乖。天以民为心,民安乐则天心顺,民愁苦则天心逆。民以君为统,君政善则民和治,君政恶则民冤乱”。要想理解“当”这样的文字,古人说,你要先明白究竟何为“持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