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组成: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桂附地黄丸,从前的方子中肉桂用桂枝。六味地黄丸,熟地补肾阴,山茱萸敛肝阴,丹皮清血热,山药补肺阴,茯苓去脾湿,泽泻利小便。
土盛克水,故用茯苓利水。肺阴,肾阴,肝阴,为水之来路,与水之生路。水弱不能治火,故生热,所以用丹皮清热为主,最后用泽泻将体内废水排除。为了推动肾水运行,所以在水中增加命火。为了推动心血运行,所以在血中增加相火,水中之火用附子,血中之火用桂枝。这是肾气丸构成的意义。
肾气丸本质在土克水,土湿盛截断了水循环。越胖的人越阴虚,基本都是六味地黄丸体质。这样讲很多中医要晕了,这就是道理不通。你看水果,是不是水多之果,人体也是一样,水多了就是水果,但是它的水只停留在了土,其他四方的水就都断流了。果实的水本来就在果肉中,因为长夏水循环快,天空水气凝结的就多,人体本就是一颗米。
水多了就需要疏导,五藏都有天部,也就是五充。这些水不可能只囤积在脾里,需要泄洪减排,所以就都到脾的天部了。肉中被水注了之后,时间久了没有出口,内部的荣气就会郁结在水中,变成痰饮。时间久一点就形成了脂肪瘤之类的肉球,所以用茯苓利水。如果痰湿重的需要加祛痰的药物,这就很细致了,不是爱好者能玩的转了。
因此,单独从茯苓一味药来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水的上游,不解决这个开关,全身的水不能打通。换句话说,你用熟地,山药再多,只能徒增烦恼。懂了茯苓的原理,就是用二陈丸一类的药,也比用六味地黄丸效果好,这就是知道道理的根源用药方法。
一个肥胖的人,就像上面的状态,肝心肺肾都是阴虚状态。如果一个人四脏阴虚,吃很多补品都上火,尤其容易得口腔溃疡之类的问题。肾总管全身的水,肾水枯萎了,心火就会上炎,就出现了很多上火的问题,当然也有肝火,肺火。这样来看,还会觉得胖人才适合用六味地黄丸意外吗?
很多中医看了一辈子病,却不懂原理。尤其是丹皮与茯苓的用途,本质上都是五行不能制约所致。这些是真正的中医基础,不懂六味地黄丸原理,用了肯定不如脑白金。这个方子其实很高级,属于奢侈品那种,但现在成了摆地摊的级别了。说用肉桂的,基本都不懂伤寒论,附子已经温血了,再用肉桂温一次不撞了吗?明白了肾气丸,你才能理解归芍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