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发汗的药接两小时服用一次,直到症状缓解为止,一天可以喝上四五次,心法就是,天阳之气,善变不稳定,需要急速解救防止传经,六气的属性和五行的弄懂后执导用药也是如此,以前民间的老中医都知道这个服用法,但是五运六气的原理不太明白。虽然就这么一句话,但来的不容易,说给大家听了。
在细化的分,把一天当中分六份,太阳病欲解时候可以相对太阳病欲做时少喝,欲解时巳午未,对冲过去,亥子丑能量最小,咋们反过来逆向思维,所以十点以后发烧就要连续喝更好,这样就细化了,伤寒论从一日上面的体现,出汗了赶紧不要盖被子了,这是最简单办法,稍微把室内温度降低一点点,让毛孔收缩来止汗,喝的时候计量不要太大。
如果再不行那就可能汗多亡阳或者伤津了,汗漏不止桂枝加附子汤,口渴加加润燥的麦冬花粉之类,还得具体看,汗多亡阳,阳的载体是津液,津液流失阳气也会脱离,肾亏的人这时候就麻烦了,因为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当需要调动下面能量支援体表的时候,这时候自己供给都成问题,所以表邪就会不按正常传经了,心脏不好的人直接走少阴正化,肾亏虚的人有少阴从化,湿气重的人要兼顾太阴,三者都有的人那就是真武汤了,这条能量通道上中下都出现问题,所以老百姓说生病要先看体质。
先天出场系数,后天制造工艺,都要看好其实,一个是固定不变的,一个是随时都在变的,在不变的当中看出变化来,在变化当中看出不变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合格医生的基本常识,麻黄汤不仅仅是用在无汗的表实证上面,心肺为阳高高在上,太阳如同心脏,云朵如同肺脏,云朵太多了会遮挡住太阳,太阳太强了气化太过了,都不适合,一直老不出太阳内部就会腐朽浊湿之气变多,怎么样治疗呢?开窗户!风吹近来,阳气透近来吹干就没事了。
这时候你看麻黄汤组成是什么?桂枝出太阳,杏仁把云朵降下去,麻黄开床透浊,甘草协同,湿热重的呢,你用麻杏薏甘汤,寒湿重的呢,麻黄杏仁白术甘草,大气层薄弱的呢,你用防己黄芪汤,里面湿气多大气层也弱的呢,你用防己茯苓汤,这些都是基础啊,取类比象要拾起来,不能永远的停留在书本上呀,我知道肯定会和大家分享,求同看待,上面的就是自闭症啊。桂本伤寒论讲的很好,大家可以看看原文,多看看传统的古书,都是教人以象。
比如桂本伤寒湿病篇,我们通过熟悉伤寒论要会举一反三,要不然就成了对症下药了啊,怎样以不变应万变呢,古人用象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才拼了命的和大家说这个道理,熟悉条纹要考自己的努力了,谁都替代不了,自闭症的人,是不是经常身体不出太阳,顺着这个思路思考所有的关系都旅顺了,所以哪个版本的伤寒论是最好的?回头和大家聊这个单独,也许说出结果来雷人,但用心思考后就是真么回事。
大家看防己黄芪汤,只讲道理不是这个方能之间一切肥胖啊,防己黄芪白术甘草,胖人都气虚喘,脂肪肥厚,体表很多痰湿水气代谢不动,为什么?因为内部弱了啊,所以最外层才会显得很弱,这时候我们要表里都兼顾,防己走表走三焦去水对不对,黄芪冲气推动水走,把最外面的大气层巩固住,白术解决根本问题,补土生金对吗,因为内部弱了,所以气的虚弱也是从内部忘外弱的,这时候不用人参而用黄芪,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白术也能补气,他可以通过健脾升发清气,这时候和体表的黄芪形成相互接力的趋势。黄芪从内而侧重体表,白术更侧重留守的气化,这样一内一外打通通道,水湿通过三焦小便排出去,人就轻快了。
所以倪海厦经常用这个方子给老外减肥,他用了很多。理法方药真的要全部精通才可以啊,明白了原理咱们就可以修改方药了,我们中医应该是培养那些能够创立经方的人,符合这个原理的方子都是经方啊,而不是仅限于张仲景书中的方剂,每一个方剂都是一个象,明白了象怎么都可以呀,所以怎么样生动的记住每个方子呢,用大自然类象只是一种方法,只要自己认为身边符合这个道的一切东西都可以。
以后我们的中医应该是看谁类象的更多在身边,而不是看谁背诵熟悉条纹更多,熟悉那么多的条纹之后我们要看到道的推动,而寻找道的时候如果我们一下子找不到,可以从身边的微小事物开始,因为万物都是道呀,书本只是一个小道一个载体,还有数以万计的道就在身边,你比如说黄芪,30以内走胸,80以内走表,80以上走下,物极必反,太轻了就会沉降,这是中医不传之秘,当然要根据品质而定,看太阳就明白了呀,同样是太阳为什么位置不同呢,因为能量推动他的属性不同,太过和不及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