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音乐中的阴阳之道

图片[1]-日本音乐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朋友说:听完小田和正那个在看我们国内的我是歌手,感觉真是差距啊!

图片[2]-日本音乐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我说:你看小田和正下面的观众,虽然也和我是歌手一样,看的眼泪噼里哗啦的,能感觉到他们的感受不一样。没有叫好起哄的,拉长音故意挑逗的,更没有对演唱者不敬畏的。好像一个人去中国吃炒菜和法国大餐的区别。为什么起哄呢?因为总觉得我们自己不如别人。为什么这么说?

图片[3]-日本音乐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因为起哄本身就是自我的保护,心理学上讲只有自卑的人才会故意炫耀自己,来博得大家的注意(就比如火影忍者的鸣人)。正因为总是觉得不如港台,更不如欧美老外,所以才会这样,有了歌唱技术以后下意识的让自己的情绪得道释放,其实这是自我修复的状态啊。但不是所有人能意识到,这种病态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现在才刚刚显露头角。

这就好像我们刚刚学会骑自行车一样,内心的喜悦和车子的速度一样刺激激动。但等你学会了,骑了一杯子了就开始注意安全和实用性问题了。从刚刚开始的学习掌控逐渐转为利用他方便生活了。这也就是小田和正的观众大龄为主的最核心原因,并不是真的他的年代粉丝因素。更多的是因为他代表了成熟和岁月的沉淀后的一种享受。

尽管每年唱的都差不多,没有太大的翻天覆地的技巧改变,但人们还是愿意放下手头工作去享受一下现场。这要是不突破,没有改变,一个路子,在中国一个月现在的节目就做不下去了把。这就是区别了。这就是师傅和徒弟的区别了,尽管都是做一件东西都差不多,但时间和岁月的细节是年轻人无法轻易学来的,我们太想要当导师了,以至于自己都没有导好自己。

你看我们的古书经典,从先秦时代以前就形成了,西汉和东汉蜀魏吴三国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和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最后至今天,所有的人和朝代就见证了他的存在,但为什么没有改变呢?因为这些东西一定可以让他们获得好处,试想这些东西一点点意义都没有就好比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那谁还愿意继续往下学习传播呢。所以经典一定是能够坚持到最后的部分。所以经典不是创新而是复述啊。为什么不用创造添枝加叶呢?

因为多的早就有人减掉了,比我们想的多的人早就有人想过,我们没有顾及到的也早就有人想过,所以最后权衡利弊合病同类项,系数化成一,就成了生涩硬邦邦的几本书。不是我们看着硬塞,因为这里面有无数人的挑剔和完善后的结果,我们压根就不懂他存在意义。所以最后留下来的那一定是模型的东西,骨骼的东西,没发精简的东西,试想我们去看电脑的代码有几个人能欣赏的了的?人体的骨头又有谁觉得他比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还多远看上两眼的呢?

图片[4]-日本音乐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所以这就明白,小田和正为啥总唱一首歌了把。让所有的后来的年轻人都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才是他存在的价值。所以在没有比当前更好的曲目之前,为什么要换掉他呢?1853年,著名的“黑船事件”为日本带来了“明治维新”,也为日本带来了第一支铜管乐队。

大正期间1912 1926),脱亚入欧的国家思维下,舞厅文化盛行,爵士成为日本时髦生活的一部分。在昭和初期(1929年前后),日本建立了本土唱片业体系,催生了更多的乐队,同时,剧院音乐厅等产业设施也相继出现。懂音乐的人都知道吧,爵士乐是最高端的音乐形式。那种性情而抒发情感的唱法,正是一种经历的世间万物之后,随遇而安的一种生活状态的选择吧。

所以我们看看日本为什么音乐这么厉害,这就找到根源了啊。早就所有音乐体系乐种全民经历过多少次的轮回更替了。所以才会出来像小田和正这样的人去愿意传唱那些当年创造出来的经典啊。正因为人民的意识素养都有全乐种的整体意识和观念需求,所以最后才能达到所有人的共鸣。我们最大的流行音乐现在是摇滚,爵士乐始终还是小众啊。还没经历过所有的尝试的人,最后他一定是选择恐惧的。因为我们总想尝试玩所有的在做出选择,这是人的天性。能见到一个看到所有整体全部的人,在现在又有几个年轻人呢。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阴阳之道》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17年-2018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15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