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戈,是先秦时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句(勾)兵器。关于它的起源,平常以为是由镰刀类工具演化而来。我们看戈的造型,最开始小马也和很多人一样,认为这样的造型其实很是奇特,一点都摸不着边际。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所有器皿和生活用品全部都是左右平均对称的结构,比如陶瓷,桌椅,衣服,配件,玉器等等毫无例外。
那么为什么早在汉代以前出现的戈确实这样单一像镰刀一样的造型呢?这个非常困惑,相信大家也都有过这样的疑惑吧?其实要解开这个问题真的不容易,我们仔细的观察戈的造型,它是一个横过来的矛一样,但是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他是单一方向的呢?在军事打仗的时候不是不像别的武器一样便捷迅猛吗?原来它不是因为攻击敌人而设立的,也是因为天道而来。
根据类象我们如上图所示,我们第一的感觉他非常像鸟的嘴巴,所以戈在进行打仗的时候有有勾、啄、揕三种攻击方式。勾杀即用戈的下援钩击;啄则是用戈的先锋刺杀,平出的刃,用来勾啄敌人;揕是用戈的上援击杀。这种攻击方式就像是一只啄木鸟在啄敌人的状态一样,原来这才是戈的本来状态!
《说文解字》中说:“戈,平头乾也。”雄戟、鸡鸣戟、拥颈戟等名指称援、胡形状类似的戈。我们看到的戈其实外形看似像一个鸟的嘴巴,但实际上是一个小火苗,这团小火苗是在嘴巴里面的舌头的形态,而舌头正是心窍在外的显露。《黄帝内经》中说:“心气通于舌”“心开窍于舌”由上可知舌为心之苗,也是神气外露的最直接的门户,所以古人用鸟的嘴巴外形来隐喻戈和鸟有关联,用火焰的形状来反应神明是通过心来显露在外的状态。这就好像我们用弓箭设计敌人一样,先锁定目标位置,然后才能箭不虚发。
说文解字中说:“窍者穴也,空也”(空、孔古今字)。七窍者,耳二、目二、鼻孔二、口一,此为“阳窍”;九窍者,阳窍七与阴窍二(尿道、肛门)。这些孔窍都是人体内部的能量状态蓄积满之后与外界交通的最大的出口,这些能量状态的背后其实是神明在支配和引导者他的流动趋势,由此可知神才是人体背后最大的指挥家。所以《四声心源》中说:“官窍者,神气之门户也。”《吕氏春秋》中说:“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把这句话引申成“一窍不通”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其实心、魂、魄、意、志都是后天识神在四象轮转中的不同时刻的不同状态。这就好比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我们要到超市去买需要从家里出发到超市的过程中,都是我们自己在来回跑路,而买到东西是驱使我们从家里到超市,再从超市返回家中的原动力。
所以《四声心源》中说:“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而往来。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阳气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阴气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阴气全降,则魄变而为精。”故《类经·脏象类》中说:“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的道理。
我们总结一下,肝之魂为肝藏之神明,肺之藏魄为肺藏之神明,脾之藏意为脾藏之神明,肾之智为肾藏之神明,心之神为心藏之神明,其中心的神明为五脏之神的君主,总统五脏全身所有大小神明,他们都是后天识神的别称。所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
我们不能仅仅从一件兵器戈中看到他是一件武器,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他背后的神明所在,从心主神明的彰显外露,到心开窍于舌的神明驱使,背后的真谛才是我们现在人最应该思考的东西。而孔窍的设计看似是神明的外显,但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如果我们自身的力量不够强大,那么孔窍中的神明这时候能够发露出来吗?那这件青铜器最初的本意是武器还是教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