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论孝经与五经

图片[1]-第11课 论孝经与五经-善米

《白虎通》五经篇:夫孝者自天子下至庶人,上下通孝经者夫制作礼乐仁之本,圣人道德已备。《孝经》感应篇: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三才篇: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白虎通》五经篇:经所以有五何。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乐仁,书义,礼礼,易智,诗信也。人情有五性,怀五常,不能自成,是以圣人像天五常之道而明之,以教人成其德也。

我们在《道德卷》艺为德之末节篇,讲了“艺”为德之“枝叶”,德为艺之“根干”的道理。但德之六理”层次非常人所能到达,这样就需要一个间接的方法来认识“六理”,这个间接的方法就是“六艺”,六艺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待到“六德”这棵大树结出至善”的性实后,此刻果实的名称为“仁义”。“仁义”是性实外部光明多少的描述。

待到“仁义”外部的光明衰退,光明会“收缩”到性实内部,这个内部的光明就是“礼”。所以“仁义礼”是性实内外光明多少多少的描述。同时光的衰减也会影响位置的改变,即“仁”居上,“义”居中,“礼”居下。但“仁义礼”层次非常人所能到达,这样就需要一个间接的方法来认识“仁义礼”,这个间接的方法就是“孝经”。什么是“孝”?“孝者畜也,畜田畜也,玄田为畜”。

什么是“玄”?“玄者幽远也”,玄”字是由“入”和“幺”组成的。“幺者小也,象子初生之形”,“入”代表刚刚进入大地水平面的位置,所以畜”是大地下的幼小之力屯积后“向上生”的状态,故曰“田畜谓力,田之蓄积也”。如果将这种状态比喻做人,就是由下而上顺事”父母之意,即“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孝者善事父母者也”。

如果将畜力”的范围扩大则是三纲”,即《韩非子》忠孝篇:“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乱”。待到“仁义礼”落入大地后,此刻果实名称为“五性”,“五性”是性实内部光明多少的描述。分别为“仁、义、礼、智、信”。但“五性”层次非常人所能到达,这样就需要一个间接的方法来认识“五性”,这个间接的方法就是“五经”,五经分别为“乐、书、礼、易、诗”。

这时我们会惊奇发现,“五经”其实是原“六艺”的一部分。“五经”尽管出于“六艺”但它却不等同于“六艺”。经过战乱和跌失之后,它的完整性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个过程就象性实外部的光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向内收缩一样,所以光明并不是越来越多了,反之是越来越少了。究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的性实距离道德”渐行渐远以后所带来的结果,即“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经过了“阴阳之道、甲骨之势、小篆之性、万物之精、草木之情”的解刨和研究,我终于可以尝试着写一本破解中华先秦经典的公式书了,于是便有了《认识经典》这本书。所以本卷书中的每篇文章,你都可以在前面的书籍中找到相应的缩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