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本性篇:人幼小之时,无有不善也。《荀子》性恶篇: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论衡》本性篇: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夫中人之性在所习焉,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天之大经一阴一阳,人之大经一情一性。性生于阳情生于阴,阴气鄙阳气仁。曰性善者是见其阳也,谓恶者是见其阴者也。
善果未完全落入大地之前,果实的下端接触大地后,形成了两种天性的状态。大地以上的部分继续称为善,接触到大地的部分称为恶。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其天性处于善实长成未落的阶段,因为其善果未落,所以其天性为善,即《论衡》本性篇:人幼小之时,无有不善也。
当善果下落并且开始接触到大地后,象天性开始受到贪欲的影响一样,这时人的天性开始出现了阴的属性,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人开始变得不那么纯真了,注意贪欲是外界世俗所属,不属于人天性的范畴,即《荀子》性恶篇: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
贪欲是什么?贪者欲物也,欲者贪欲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贪欲就是后天受到道德以外事物所感召的结果,受到影响的过程称为习性,即《论衡》本性篇: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夫中人之性在所习焉,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
所以人出生后无有不性善者,后天习得的贪欲多,人心的贪念就多。后天习得的贪欲少,人心的善念就多。之所以先天善实受到后天贪欲的影响,其本质原因是内部的光明变弱造成的,光明变弱后一颗颗善实便不能上举,不能上举那么则会下落。
如果从果实内部观看其下落,就会观到无数条极其微弱的光线从天而落,古人将这些从天而落的光线称为“大经”(大者美也)。这些下落的光线,在大地之上的部分称为阳经,接触到大地的部分称为阴经,即天性之下极。所以《论衡》本性篇说:天之大经一阴一阳,人之大经一情一性。性生于阳情生于阴,阴气鄙阳气仁。曰性善者是见其阳也,谓恶者是见其阴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