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 论天性之内外

图片[1]-第05课 论天性之内外-善米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春秋繁露》实性篇: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米与善,人之继天而成于外也,非在天所为之内也。天所为有所至而止,止之内谓之天,止之外谓之王教。善与米,人之所继天而成于外,非在天所为之内也。天之所为有所至而止,止之内谓之天性,止之外谓之人事。事在性外,而性不得不成德。

我们在《道德卷》讲了“道德”的无间关系,即“道”与“德”统称为“内”。其中“德”按照离合又分为“德之六理”和“德之六美”,这些都属于“内”的范围。其中“性”的本质是“神气之所会”,“神气”散于外则为“明”,“神气”聚于内则为“神”,所以“性”是“德之六理”的最外层。性之外属“外”,性之内属“内”。

上篇我们又讲了“圣人起伪”的道理,我们知道了“教行于上”是为了恢复我们每个人“天性”的道理,这个“天性”其实指的是“天道”。为何“天性”指“天道”?因为“天道”为大树之干,为内,为本。“天性”为大树之实,为内,为末。一定要注意,此刻“天性”的光明还在充盛状态。

待到其内部“仁义”的光明衰退以后,树干形态也会随之改变,由之前的“充盈盛大”转变为“精细纤长”之形,也就是由“木”转变为“禾”的样子。“禾”所结的果实称为“善”,也就是“米”,属“外”,即“性比于禾,善比于米”。大树的果实我们称为“至善”,属“内”。为何大树的果实属于“内”,而禾的果实却属于“外”?

这是因为“天道”之末的“天性”也是有边界的。边界之内是大树果实的“至善”节点形态。其边界之外是禾之果实的“善米”节点形态。之所以“善米”被称为“外”,其本质原因是因为“善米”距离大地更近的缘故,距离大地近其受到“阴性阻力”也就随之更大,阻力更大之后其外部的光明会减少,变得晦暗。

此刻仅靠内部的“天性”已经不足以让其内外恢复光泽,这就需要一个外界的力量来紧急进行干预,这个力量就是我们上篇所讲的“圣人起伪”,也可称为“教化”的力量。所以古人说“米与善,人之继天而成于外也,非在天所为之内也。天所为有所至而止,止之内谓之天,止之外谓之王教。善与米,人之所继天而成于外,非在天所为之内也。天之所为有所至而止,止之内谓之天性,止之外谓之人事”。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经过了“阴阳之道、甲骨之势、小篆之性、万物之精、草木之情”的解刨和研究,我终于可以尝试着写一本破解中华先秦经典的公式书了,于是便有了《认识经典》这本书。所以本卷书中的每篇文章,你都可以在前面的书籍中找到相应的缩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