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论圣人与起伪

图片[1]-第04课 论圣人与起伪-善米

前面我们讲了德的“上德”与“下德”关系,忠信的“上仁、上义、上礼”与“下性情”关系,还讲了忠信的上下“浅深”关系,即忠信为“深”,礼为“浅”,仁义为“浅之浅”。圣者通也,叡也,叡者深明也。“圣人”是指“能通深明”之人,“能通深明”之人也就是指的“能通性情”之人。

怎样才能做到“通性情”?需要“教化”。什么是“教”?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什么是“化”?化者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上”是指“仁、义、礼”,“下”是指“性情”。“教行于上”是说“仁、义、礼”施于上,“化成于下”是说“性情”效于下。所以要想“通性情”,就要先“施于上”才行。

为何教能行于上?因为“教行于上”是先天生来就具有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性”,即“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而“化成于下”是通过后天才能习得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伪”,即“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先天大于后天,故能“教行于上”。

所以圣人通过“化性“的方法,让下方的性情“能立”起来,即“起者能立也”,因为只有“性情”能立起后,忠信之浅的“礼仪”之天性才能被恢复。“礼仪”之天性被恢复后,浅之浅的“仁心”才能被恢复。“仁”是道德果实最外部的“光明”,所以教化的本质就是让“果实”恢复本有的“光明”。只有这样人的“好利”之心,才能不被“情欲”所困扰。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经过了“阴阳之道、甲骨之势、小篆之性、万物之精、草木之情”的解刨和研究,我终于可以尝试着写一本破解中华先秦经典的公式书了,于是便有了《认识经典》这本书。所以本卷书中的每篇文章,你都可以在前面的书籍中找到相应的缩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