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课 论果落与性情 下

图片[1]-第02课 论果落与性情 下-善米

《白虎通》情性篇:情性者何谓也。性者阳之施,情者阴之化也。人禀阴阳气而生,故内怀五性六情。情者静也,性者生也,此人所禀六气以生者也。故《钩命决》曰:情生于阴,欲以时念也。性生于阳,以就理也。

当大树的果实彻底失去了“光明”,并逐步地“枯萎”的时候,这是由于它的“精气”逐渐消亡了。精气是什么时候开始逐步消亡的?《新书-道德说》:“道德施物精微而为目。是故物之始形也,分先而为目,目成也,形乃从”。是从“群生”开始观看这些外部的“色”开始的。

《器经》:“器者气也,气和则器和,气促则器倾”。“观色”就象一个“气球”刺出的无数个“小孔”,气球内的“精”随着这些“孔”会不挺向外散出。“气有则器,有器具气,器气一体。气盈则器实,气虚则器靡”。所以果实之“精”会随着这个“孔窍”打开,开始渐渐失去了光明而变的晦暗,最后“仁义礼”的果实就会从树头坠落。

由空中落入大地之下的这个过程称为“性情”。详细来讲,果实进入大地之前的层次为“性”,果实进入大地之后的层次为“情”。注意“仁义礼”代表的是果实内部和外部“光明”的多少,“精气外散”代表的是果实内部和外部“精微”的多少,二者均为“德之六理”层次,一个为六理之末,一个为六理之本。这就出现了两个“性”的概念,一为“六理之性”,二为“性情之性”

一定要注意,“六理之性”为大树的主干层次,“性情之性”为大树的果实层次。主干层次之“性”象树干的“皮”,果实层次之“性”象果实的“皮”。树干之皮内部所充为“明”,果实之皮内部所充为“光明”。树干以“明”为末,以“精微”为本,果实以“光明”为末,以“精”为本。而“情”是“精”落入大地后的别名。

所以传说女娲用“五色石”补上了天空中这个“空洞”,这样大树的“干支”才不会被折断,随后斩断一只巨大乌龟的“四足”,支撑起大树的四个“枝干”让其四方不委。支撑起的四方“空洞”便为“德之四方”。“五色石”填补的这个空洞便为“道之开窍”。这正是《论衡》所描述的:“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的故事。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经过了“阴阳之道、甲骨之势、小篆之性、万物之精、草木之情”的解刨和研究,我终于可以尝试着写一本破解中华先秦经典的公式书了,于是便有了《认识经典》这本书。所以本卷书中的每篇文章,你都可以在前面的书籍中找到相应的缩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