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道德说篇:康若泺流谓之神,光辉谓之明。……神者道德神气发于性也,康若泺流不可物效也,变化无所不为,物理及诸变之起,皆神之所化也,故曰康若泺流谓之神。《五行大义》论诸神篇:万物皆有质碍屈而不申,神是清虚之气,无所拥滞故曰申也,语其神也。
神明象什么?《新书》道德篇说:“康若泺流谓之神,光辉谓之明”。“康”在古代指榖皮。那么榖皮象什么呢?它就像河流一样。如果我们去看小麦的果实,全榖可分为三部分。即从外到内分别为:麦麸、麦糠、精米。麦麸就是米的“壳”,麦糠是米的“皮”,精米是米的“精华”。
从结构上看,糠为米精的最外层,古人称之为“神”。也可以说神的范围是在米精的最表层。它行走的方式就像“河流”一样。当我们剥开米的壳子,看到最里面的精米通过糠透出的光芒,古人称之为“明”。所以“神”指范围和运行方式,在有形层次。“辉者,火之光”,所以“明”指在无形层次的光明似火。
什么是神气?它从哪里来?“神明”到至高处后是“精粗”,“精粗”到至高处后是“虚无”,也就是“丨”。可知,神明根于道德。“德”之所以会有“离合”,是因为“德”受到一部分“大地”微小阻力影响。同理,到了仁义之时,接受到阻力更大了。故曰“神者道德神气发于性也”,“万物皆有质碍屈而不申,神是清虚之气,无所拥滞故曰申也”。
注意,“精粗、精微、神明”均为静态描述词语,而“精气、神气”为动态描述词语。比如“精气”是指“精粗”和“精微”表里的两种状态,即“气”为“精”之表,“精”为“气”之里。“神明”也是指“神气”表里的两种状态,即“明”为“神”之表,“神”为“明”之里。
经过了“阴阳之道、甲骨之势、小篆之性、万物之精、草木之情”的解刨和研究,我终于可以尝试着写一本破解中华先秦经典的公式书了,于是便有了《认识经典》这本书。所以本卷书中的每篇文章,你都可以在前面的书籍中找到相应的缩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