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论道德之层次

图片[1]-前言2:论道德之层次-善米

《管子》心术篇: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庄子》天道篇: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淮南子》原道训篇:通于神明者得其内者也,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收之。……闭九窍藏心志,弃聪明反无识,芒然仿佯于尘埃之外,而消摇于无事之业,含阴吐阳而万物和同者德也。是故道散而为德,德溢而为仁义,仁义立而道德废矣。

“道”是人与万物最内层次之极,道的外部层次为“德”,道与德二者是无间关系,二者的区别是道为虚无,而德为期于有形与无形之间。德又分为“六理”,六理除“道德”外,从内到外分别为“命、神、性、明”。其组成形态为“精微”和“精粗”,“精微”和“精粗”均为“道”粹而成,因其最外层为“神明”,故《鶡冠子》泰录曰:“神明者积精微全粹之所成也”。

“德”的外部层次为“仁义”,“仁义”是“六理”最外层神明充满后溢出的结果。所以“仁义”本质为“光明”,二者区别在于光明多少的不同,即“仁”光明“大”,“义”光明“小”。“仁”光明居于“上”,“义”的光明居于“下”。“仁义”的外部层次为“九窍”,“九窍”即上七窍“目二、耳二、鼻二、口一”和下二窍“肛一、阴一”。

“九窍”是人与外界沟通最大的“门户”,门户是指它是所有孔窍中是最大的,仅次于九窍的还有“玄府”,玄府也就是皮肤的“毛孔”。它们都属于“窍”的范围。出了人的体表层次后,就属于“外”了。以上这些层次的变化皆取决“心”,即《管子》心术篇:“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

《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仁义”与“九窍”能够顺行在各自的“理”之中,全凭借“心”这位君王所传达的旨意。从道至九窍,是“光”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有形物质形成的过程,是光被困在“众理”之内的过程。人和万物均由有“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内部是“原子”,原子的内部是“原子核”,原子核的内部是“夸克”,夸克的内部是“超弦”,是光。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经过了“阴阳之道、甲骨之势、小篆之性、万物之精、草木之情”的解刨和研究,我终于可以尝试着写一本破解中华先秦经典的公式书了,于是便有了《认识经典》这本书。所以本卷书中的每篇文章,你都可以在前面的书籍中找到相应的缩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