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的阴阳之道

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想教孩子,可是发现孩子不听话了。那么孩子从什么时候起就不听话了呢?据我们了解,最小的一两岁。一两岁起孩子就开始不听话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这个现象就很明显。有很多家长跟我们讲,孩子三岁了、四岁了,我们已经管不了他了。孩子怎么会不听大人的话呢?

前一段时间,我在一个亲戚家里面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大概三岁多,是一个小姑娘,非常的聪明伶俐。爸爸妈妈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说实话,他们比起很多家长来说,对孩子的要求还算是严的。这个孩子平常也很乖巧,也很听话,有礼貌。但是因为我在亲戚家住了些天,时间久了我就发现这个孩子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她经常会犯拧。犯拧,就是她不听大人的话。这个时候她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比方说在吃饭的时候,全家的大人都坐在饭桌前开始吃饭了,这个孩子她就开始折腾。

一会儿让爸爸妈妈坐到这来,让外公外婆坐到那去;吃着吃着又不行了,又要换座位,她要坐到这里来,又要把爸爸妈妈调到别的位置上去。这么反复了几次以后她妈妈着急了,你这么样子胡闹大人还怎么吃饭?妈妈就说不可以,你现在好好吃饭,不要再在这里胡闹了,这孩子就开始哭了。一开始哭还是小声的,抽抽搭搭的,后来一看大人不理她,她就使劲地哭。

妈妈这个时候也上火了,这还有客人在,因为我算客人。她妈妈觉得面子上挂不住,赶紧地把这个孩子抱到里屋的一个屋子里去。告诉她,你要再哭,我就让你在这一直哭下去,不许吃饭,然后就把门关上出来了。结果这个孩子在屋子里不停地哭、嚎叫,整整哭了将近半个小时。这个时候她的妈妈当然也吃不下饭了,气得站在客厅的窗户前面,望着窗户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外公外婆这饭也没法吃了,坐在那里,难过也不是,心疼也不是,无可奈何也不是。爸爸就很着急,一会儿开门进去看看,吓唬吓唬这孩子,你别哭了,别闹了,妈妈都生气了,大人都没法吃饭了。可是越这么说这孩子就越闹得厉害。

最后没办法爸爸就只好哄她,把她抱起来,然后跟她讲,你不要闹了,妈妈生气了,一会儿妈妈不要你了。这个时候这个孩子她就开始提要求了,她就对爸爸讲,那我要妈妈过来看我,我才不哭了。她的妈妈站在窗户面前,正在那里难过,听到孩子这么说,一开始她还不动,说了两次,这妈妈也受不了了,也赶紧凑到孩子跟前去。这样这件事情就算是结束了。孩子这个风波也算是了结了,这才大家开始继续吃饭。

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住的日子比较长,所以我就发现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有时候一天甚至出现两三回,我就问她的爸爸妈妈,我说你们的孩子,你们为什么不管教她呢?她这么不像话。他们说,我们也管教她,我也打过她,在长辈面前我们不敢使劲打,但是平常我也打她,她的小屁股有时候都被我打红了。可是她就是时不时地会犯拧,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发生同样的错误。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当然不方便直接说什么,但是我看得很清楚,这个孩子,她为什么平常很乖巧的,她犯拧的时候是什么道理什么话都听不进去,为什么呢?我想可能很多家长、还有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得出来,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这个孩子哭,在她的哭声里面你能听出她的哭是有意思的。什么意思呢?不满意。她带有明显的情绪,表示不满意。她不满意什么呢?我再讲到刚才的这个孩子,她为什么这样?看她在平常跟爸爸妈妈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你看这个孩子她有个特点,她特别喜欢,因为她聪明,她反应很机灵,她很喜欢安排大人做这个、做那个。

比如说吃饭前她拿着一把筷子,还有很多的勺子、餐具,她开始给大人发餐具。她要安排,爸爸用这双筷子,妈妈用那只碗,外公外婆用什么,他们都坐在什么位置,不能有差错,必须按照她的安排来坐,否则的话就不行。那么平常大人都会配合她,她说今天外公坐我左边,外公就会很乐意地坐在她左边;明天她说妈妈坐我右边,妈妈就会乖乖地坐到她右边,觉得这没关系。

那么这个孩子她对大人的印象是什么呢?就是大人可以听我的指挥,她就玩得很有趣,她觉得很有意思,把它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很多时候她的安排大人能听吗?她毕竟是个小孩子,很多事情你不能听她的,这个时候她就不行了。她会觉得为什么?你们刚才还在高兴地听我派遣,听我的指挥,怎么现在就不行了呢?所以你看这个孩子她为什么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不听大人的话?因为她糊涂了,她弄不清楚到底什么时候该听我的,什么时候该听大人的,到底是该听我的还是该听大人的?

她就完全糊涂了。所以当这个时候不能听她话的时候,这个时候必须得听大人的话的时候,她就不高兴了,她就开始发泄自己的不满。她觉得委屈,她觉得莫名其妙。因为她是小孩,她分不清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是可以当作游戏的。孩子分不清,大人分得清。所以大人在这个时候他着急、他生气,有没有用?没有用。因为孩子是糊涂的,孩子为什么糊涂?因为你没有给她一个明确的标准——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我们看在【养正遗规】里面,这是清朝的陈宏谋先生编写的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这个里面有关于儿童怎么在生活中教育他,怎么教孩子读书、写文字,还有怎么当老师,其中有一篇叫【诸儒论小学】,这里面就讲到了教孩子怎么教。

图片[1]-孩子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你看它讲到「教之,示以好恶有常」,这个地方hào wù也可以读成hăo è,两个意思都可以。读hăo è的时候,就是对的和错的。读hào wù的时候,就是大人希望你做的,还有不希望你做的。说我们教孩子要「示以好恶有常」,示,就是揭示、让人明白,让孩子明白,明白什么呢?好恶,你希望他做什么,恶就是你不希望他做什么。告诉他,让他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下面的这两个字很重要,「有常」,很多家长还有老师都会告诉学生,你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说,要诚实,不能撒谎,不能挑食,要勤奋,不能偷懒。

但是「有常」这个「常」就是不变的意思,什么意思呢?你这个标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比如说我们教孩子,你要听大人的话,可是在我们很高兴的时候,或者跟孩子玩耍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听孩子的话,告诉孩子你来安排爸爸妈妈,你说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你这么做就是在混淆他的好恶,混淆这个标准,就不叫「有常」,你就变了。你变了,你大人知道,大人知道我现在做游戏的时候不要紧,可是孩子不知道,他不分游戏,他不分啊,他分不清楚现在是做游戏,还是现在是重要的时候,他分不清楚。

图片[2]-孩子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所以「示以好恶有常」,他举了个例子我觉得非常贴切。他说「如养犬者」,比方说养狗的人,「不欲其升堂」,养狗,不想让它到屋子里来,「升堂」就是到屋子里来,到正屋里来。「则时其升堂而扑之」,那么他不希望狗经常往屋子里跑,所以当这个狗跑到屋子里来的时候,他怎么样呢?「扑之」,打它。就像我们打孩子一样,犯了错误,打它,让它长记性,记住你不该到这里来,是这个意思。「若既扑其升堂」,如果你因为它跑到屋子里来你就打它,「又复食之于堂」,可是你高兴的时候、你想逗它的时候,「食」就是喂它吃的东西,你又在这个堂屋里,在屋子里,你又喂它吃的东西,你逗它吃东西,「则使孰从」,那么你让它听从什么呢?它不知所从。到底我是该进屋子是不该进屋子?如果我该进去,那为什么我进去的时候你又打我呢?如果我不该进去,你为什么又老招呼我到这屋子里来吃东西呢?所以结果是什么?「虽日挞而求其不升」,虽然你每天都打它,为了让它知道不能进屋来,「不可得也」,你也做不到,那狗还是会往屋子里跑。什么意思呢?那狗它没记住,你打,白打了。

所以他讲「养异类且尔 况人乎」,我们养一只小动物,养一个小畜生都是这样,更何况人呢?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比方,用养狗来比喻教孩子觉得有些不大恰当,但是它又有它的合理的地方。什么合理的地方呢?这个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的理解能力是很有限的,很多时候他真的就像那小动物一样,小猫、小狗,你给他讲很深的道理他听不明白。但是你给他印象他能记得住。他是怎么来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有危险的不能做,他怎么明白的呢?他通过观察和感受周围的环境,周围大人的态度他来形成这个判断的。

你看孩子在很幼小的时候,可能不到一岁,还抱在怀里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就开始判断了,可能很多父母遇到过这种情况。你看这个孩子比如说他摔倒了,或者说他哪里疼了、哪里不舒服了,他会哭。他哭的时候他怎么哭呢?我仔细观察过这个情形,他会冲着那个平常对他娇惯的大人来哭。你比方说,平常爷爷奶奶经常宠着他,很溺爱他,这个孩子他受了委屈了,他就会冲着爷爷奶奶的方向哭,爸爸妈妈可能平常对他严一点,他不会对着爸爸妈妈哭,如果这个时候爷爷奶奶不在,不在现场,那么他可能就会忍着。可是当他看到爷爷奶奶来的时候,他就哇哇地大哭,这说明什么?说明孩子他明白他想要得到的在哪里能得到,他就判断出我和不同的大人之间、和不同的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他就判断出来了。所以这就和小动物其实是一样的,有很相似的地方。

刚才我们说的这个孩子,她就在建立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的印象,她在建立,通过什么呢?通过每次大人给她的反馈,大人对她的态度。她形成的印象、形成的观念和判断是什么呢?就是大人要听我的话,我可以指挥大人。这是你在平常、在生活、在游戏中给她留下的印象。那么孩子到底能不能听话呢?可以。只要我们给他正确的标准,明确的标准,让他清楚地知道这个是底线,不可以碰,这个事情绝对不可以做。

我还说刚才的那个孩子,因为她哭闹,她父母在场,平时我不方便说什么,正好有那么两天,她的爸爸妈妈出差去外地。我就有机会帮着这个家里的这个亲戚长辈带这个孩子,带了两天。开始这个长辈很担心,她说你带她行吗?到时候她哭闹,你没办法怎么办?因为我知道这个孩子她拧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所以当这个孩子又开始闹的时候,有一天她中午睡完午觉起来,她非得要爸爸妈妈,她明明知道爸爸妈妈出差了,可是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没法把她叫起来,她一看外公外婆还有我,按照辈分,她应该叫我姨妈。这个姨妈在边上,不行,我就不起来。然后就开始哭,我要爸爸,我要妈妈,哭得枕头上全是鼻涕眼泪,最后还尿在床上了,估计是刚才睡觉憋着一泡尿,尿在床上,湿乎乎的,就是不起来,躺在尿里面打滚。外公外婆一看,头就大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个时候我就把她抱起来,她哭闹、挣扎,我给她抱到另一个屋子里,把她放在一张床上,让她站在那里,然后我就看着她,我对她说,我说你听好了,爸爸妈妈去上班了,你知道的,你这个时候非要找他们,到哪里去找?看到外公外婆很着急了吗?如果你再这么哭闹、哭喊,我就拿起两只手,我在她面前拍了两掌,我说你听到这个声音了吗?如果你再这么不像话,这个巴掌就会落到你的屁股上去,我是说到做到的。我说完这些话以后,她本来哇哇哇地大哭,这回她声音就小了。小了以后她还是哼哼唧唧的,偷偷地在打量我,我说你停下来,不要哭了。她还哭,我就把脸拉下来对她说“你还哭”!我就说了这么一句,她马上一点声音都没有了,本来哭,然后她就安静下来,彻底安静下来了。

这个时候我跟她讲,我说把尿湿了的裤子脱下来,我给她打了一盆水,给她洗了屁股,换好了。然后这个时候她已经完全安静了。我告诉她,你这么做,你知道不知道谁最难过?她说知道,外公外婆难过。哭的时候还有谁难过?爸爸妈妈难过。你看她什么都知道。我说你为什么要让爸爸妈妈这么难受?她不说话。我告诉她,你这叫坏孩子。你做不做?不做。好了,好孩子要听大人的话,不能由大人来听你的话,记住了没有?记住了。好了,在接下去的两天里我给她安排好座位,告诉她吃饭的时候你就坐在这里,你不能坐在别处。外公外婆他们分别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这孩子记住了。

有一天没吃饭,没吃饭的时候,外婆给她切了一碗水果,给她放在了一个座位上,说你坐在这,把这个水果吃了吧。那个座位平常是外公坐的,她这个时候就来找我,她就叫“姨妈,我能不能坐在这个座位上吃水果?”我说可以,不吃饭的时候你临时坐坐可以的,她这才乖乖地坐在那里吃水果。你看她心里非常清楚,你的要求是什么,你不允许她做的是什么,她都知道。

三岁多的孩子,他已经完全能够理解这些了。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你得让他清楚地知道你的要求是什么,你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你不希望他不听话,可是平常你又经常问他,孩子,我们这样子做好不好?我们那样做好不好?你说这该怎么办?你总征询他的意见,你总听从他的安排,他当然就误解了。他误解不是孩子的错,是谁的错?是大人,你没有「示以好恶有常」,所以他糊涂了。我们通过刚才举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回答很多家长还有老师的这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孩子不听话,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标准,所以孩子他就糊涂了。他的糊涂不是因为他的错,是因为大人,是因为我们这些成人。

我想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方说,我们不希望孩子傲慢,可是我们可能会经常地在孩子面前夸奖他,当众赞美孩子。或者我们会经常说,孩子,你是第一,让孩子来争第一。比如说,我是第一个吃完饭的,我是第一个打扫完卫生的,我是第一个怎么样的。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其实是在教他傲慢。又比方说,我们教育孩子不要挑食,可是尤其是妈妈,在遇到好吃的东西的时候,有营养的东西的时候,就会告诉孩子,孩子,多吃这个,这个有营养,这个好吃。你这是在教他食物是有差别的,有的好吃,一定有不好吃的。好吃的应该多吃;有营养的应该多吃,对不对呀?

我想各位家长还有各位老师,我们大家都可以去反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是一方面我们要求孩子养成的德行,一方面我们希望孩子做什么样的人,另一方面我们又会常常混淆孩子的这些标准。如果我们把这些平常存在的这些矛盾找出来,把平常这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找出来,那么孩子他就会建立起一个明确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孩子有了标准,他自然会听话,自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好,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

大家好。今天我们想继续来和家长还有老师们来分享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这个话题。我们这里曾经来过一个小男孩,年纪大概是六岁,长得浓眉大眼,非常的结实,很健康。可是这个孩子待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他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孩子平常总是不高兴,他在什么时候不高兴呢?据我了解,他好像在所有的时候都不高兴,包括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的时候他都经常生气,他生气能气到什么程度呢?

我听说他在吃饭的时候,这是其他的同学告诉老师的,说他吃完饭以后他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生气,旁边的同学就问他,说某某某同学你怎么又不高兴了?因为大家知道他爱不高兴,他就对这个旁边的同学说,他说,我看老师吃的饭为什么比我的多,老师的碗比我的碗都大,菜也比我的多,饭也比我的多,为什么?旁边的同学也觉得他这种问题很奇怪,所以就报告给老师。

老师就了解情况,说你是个小孩子,你当然吃的饭不如大人吃的多,大人大啊,他吃的饭要多,你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呢?再说你吃饱了就行了,你为什么要看着别人的饭多就生气呢?这个孩子他也很愕然,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总之他就是觉得不高兴。后来时间久了,我们就发现这个孩子他真的气性很大,尤其是当老师或者学长批评他的时候,指出他的错误的时候,甚至同学帮助他指正他的错误的时候,他都会发脾气。

他有一个特点,他从眼睛底下看人,而且经常小腮帮子气得鼓鼓的,就像小青蛙一样,经常做出那个表情,非常不高兴。时间再久一些就发现他经常流鼻血,因为生气他上火,他就流鼻血,无缘无故地突然就流鼻血了,那个时候他一定是在非常地生气。因为出现了这些情况,我们就发现这个孩子不要说他正常的上课,说他正常地接受老师的教育,那是不可能的,就连平常和同学们相处都很困难,其他同学也不知道怎么跟他相处。我们就联系这个孩子的家长,希望他的父母能够到学校来,我们跟他的父母做一个交谈。他的爸爸妈妈来了之后,我们交流了一下这个孩子的情况,发现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有这么重的嗔恨心呢?

原来这个孩子在家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因为是学佛的居士,也知道传统文化,也了解传统文化,对孩子的管教和教育也非常重视,可是爸爸和妈妈对孩子具体的教育经常发生分歧。比方说爸爸就对孩子非常严,比如说不能吃零食,规矩要求得很严格;可是孩子的妈妈,因为是妈妈,她心疼孩子,感情也比较重,所以当爸爸严厉管教孩子的时候、严格要求孩子的时候,妈妈经常会心里受不了,受不了她怎么做呢?她会当着孩子的面去跟孩子的爸爸争执,说你不能这么做,为什么不让孩子吃?可以吃的,这个东西可以给他吃,没有问题,不要要求这么严。妈妈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和爸爸在这些问题上发生争执,爸爸觉得妈妈这样做是在娇惯孩子,溺爱孩子,所以爸爸也很着急,会当着孩子的面跟妈妈争吵。

那么这个孩子他很小的时候就看着爸爸妈妈因为管教他意见不一致而争吵,孩子他就慢慢有了一个变化,什么变化?他经常会在妈妈面前说“我不喜欢爸爸,爸爸不好”,可是这个妈妈听到孩子说这些话,也没有当一回事,只以为说是因为爸爸管教严,所以孩子怕爸爸,时间久了这个孩子他真的对爸爸有了怨恨心。那么是不是他对妈妈,他就喜欢妈妈了?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在学校里我问这个孩子,我说你在家里面也经常这样拉着脸不高兴吗?他说是。我说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不高兴。我说是因为什么事情不高兴?我不喜欢爸爸。我说那妈妈呢?我也不喜欢妈妈。爸爸,他是因为爸爸对他严格他不喜欢;我说妈妈她不是总顺从你吗?你怎么也不喜欢她?因为妈妈把我送到这里来学习,这个地方很严,老师太严厉了,我不喜欢,所以我也恨妈妈,我也恨老师,我恨同学,我恨周围所有的人。

这个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很认真的,因为他才六岁多,很认真地跟我说这些话。我当时听了非常地震惊。我跟他的爸爸妈妈把孩子说的这些话说给他们听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也很震惊,尤其是妈妈,妈妈当时就难过地哭了。她说:“我没想到这样做,我平常对他这么好,我平常这么爱他,我甚至都舍不得打他,爸爸打他的时候我还常常拦着、护着,他怎么还恨我,而且这么恨我?”

我经常看到或者听到很多的家里都有这样的情况,爸爸和妈妈意见不一致,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比如说妈妈要求严,爸爸觉得太严了,跟妈妈争执;或者反过来爸爸要求严,妈妈受不了,跟爸爸争执。父母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发生了分歧,当着孩子的面,那么孩子在这个时候他会怎么样呢?大家一定要记得,那是一个没有多少理解能力的孩子,他对事物的判断完全取决于大人怎么看待这个事物。

比如说零食该不该吃,他不知道啊,他觉得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很有意思,很新鲜,那些稀奇古怪的味道他也觉得很好奇,他很想尝试,可是妈妈或者爸爸家长中的任何一方告诉他这个可以吃,这个是好的,这个是好吃的东西,他就对这个零食有了一个判断和概念,他认为这个东西是可以吃的,这个也随顺了他对这个零食的好奇和欲望。当有一方家长,比如说爸爸开始管教他、制止他、限制他,说你不能吃这个东西,这个零食对你健康没有好处,那么他会听从爸爸的教育吗?他不会,他的理由是妈妈说这个可以吃。

反过来说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父母意见有分歧,孩子他就会有理由来说我不想听这个要求我、限制我的这些话,这些命令,他不听,他拒绝,他抵触,如果一定要他做到的话,他就怨恨。刚才我们说的这个孩子就是,对啊,妈妈都说可以,为什么爸爸总是说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我觉得爸爸不对,我觉得爸爸不好,我恨爸爸,这是这个孩子嗔恨心最早的萌芽。那么延伸到学校来,老师要求很严格,他当然脑子里最先出现的印象就是妈妈曾经说过,妈妈从来没这样要求过我,这就是大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意见不一致让孩子发觉,让他察觉的话,这个孩子他最后就不会听话了,不仅不会听话,而且他会怨恨。

那么在学校里,学校里没有爸爸妈妈,可是有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老师之间大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有分歧,如果确实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表达出来,可以在私下里背着孩子的时候我们来交流,来商讨,但是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或者出现分歧。那么刚才说的这个孩子,他在学校里没有办法接受老师的教育,爸爸妈妈听了这个情况以后也很痛苦,说我们不知道在他来学校之前这么多年里,原来天天在给他种嗔恨的种子。

我记得在我们小时候,那个时候的父母还懂得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我的小时候就是这样的。因为我小时候很淘气,经常会惹得爸爸生气,爸爸会打我,打完我之后我就哭哭啼啼的,这个时候妈妈她有时候会觉得爸爸好像打得重了些,但是她从来都没有当着我的面去制止爸爸,说你不能打了,你打得太重了,从来都没有。她会怎么样呢?妈妈这个时候她心疼孩子,她心疼我,她又怕爸爸着急上火,所以妈妈就会唬着脸出来对我说,拉着我的手,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惹得爸爸生这么大的气,快给爸爸去道歉,给爸爸认错,你看把爸爸急的,另一只手就去拉爸爸的手,爸爸打我的那只手,然后这个时候我就乖乖地到大人面前,到爸爸面前,说爸爸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这样了,爸爸这个时候也就不再那么生气了。

然后这还没有完,等到我哭哭啼啼完全平息下来的时候,安静下来的时候,妈妈这个时候就会把我叫到房间里去,很严肃但是很温和地给我讲,爸爸为什么今天生气了,你哪里做得不对了。不论这个时候爸爸打得重了还是因为一些小的事情,总之妈妈一定会说是我错了,告诉我是我错了,为什么?你惹爸爸生气,就是你错了。每当听到妈妈说这些话的时候,刚才因为挨打而生起的那种恐惧的心就会慢慢地平息下来,有时候觉得冤枉了,觉得委屈了,那种委屈的心也会慢慢平复下来。

所以我们从小印象就是爸爸妈妈打我们,生气了,那一定是我们自己错了,因为我们不应该让大人生气。所以说父母两个人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他们要互相配合,互相配合大人管教孩子才会有效果,孩子才会听话。那么在学校里老师之间要相互配合,比方说一个老师因为看到同学犯了严重的错误,严厉地斥责他,处罚他,之后这个孩子受到了处罚,受到了斥责甚至受到了责打,那么旁边的老师要找适当的时候把这个孩子叫到边上来,很温和但是很严肃地跟他讲,讲什么话呢?讲妈妈讲的那些话,你错了,你不应该惹老师生气,老师多么辛苦,教你费了多大的心血,你不听话让老师失望了。

这样子这个孩子他知道在教育他这个问题上所有的大人态度都是一致的,大家没有分歧,没有分歧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大家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所以他没有理由怀疑,之所以我刚才前面举的那个例子中的小男孩,他嗔恨是因为他有了怀疑,怀疑什么呢?你们大人对吃零食还是不吃零食态度都不一样,那一定是有一个对有一个错,你们都有出错的时候,我为什么要听你们的话?所以孩子他会这么想,你说得不对,妈妈说得不对,或者爸爸说得不对,如果爸爸说得对,为什么妈妈不同意呢?如果妈妈说得对,为什么爸爸不同意呢?所以孩子他就会怀疑,他怀疑,你又强迫他做到这些规矩,强迫他听话,他就会怨恨,因为他觉得没有道理,所以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昨天,上一次我们讲到是因为大人给他的标准让他不清楚,给他的标准是模糊的,不清晰的。那么今天的这个案例,我们看到孩子不听话,那是因为大人、父母、老师之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意见不一致,你们的不一致,不能做到见和同解,让孩子生起了疑惑心,他对家长,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老师产生了怀疑,那么他自然就很难听话了。 

老法师在讲经里经常讲到,要想把一个孩子教好了,需要亲师配合。「亲」就是父母,「师」是老师,父母和老师之间互相配合教育孩子。爸爸妈妈教孩子要恭敬老师;老师教孩子要孝顺父母,这样子这个孩子他就会做到孝和敬。那么为什么要让老师来教孩子孝顺父母呢?因为有些话父母不方便说,父母不能说“孩子你要孝顺我”。那么为什么要让父母要教孩子要恭敬老师?因为这些话老师不方便说,所以我们通过老法师举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举一反三,能够看出这里教育孩子的一个原则、一个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要配合。

有些话一个人没法讲出来,比如说责打孩子或者是处罚孩子,或者是严厉管教孩子的这一方,他有的话就没有办法讲,他不能讲“我这么严厉处罚你是因为我很爱你,因为我很关心你”,他都没法说,在这种情境下他没法说,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旁边的人,其他的老师或者是爸爸或者是妈妈来扮演那个配合的角色,不光是在亲师配合上,父母之间要配合,老师之间也要配合,这样子大家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让孩子留下的印象是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意见都是一致的,那么孩子自然他就没有任何疑问了,他当然就会听话。好,今天我们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阴阳之道》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17年-2018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