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古人是这样认识太阳的(易、日、一、勿、游、曳)

图片[1]-01古人是这样认识太阳的(易、日、一、勿、游、曳)-善米

“阳者,高明也”。“阳”字繁体写作“陽”,是由“𨸏”和“昜”组成。“昜”字是由上“日”中“一”下“勿”组成的。“昜者,开也。一曰飞扬。一曰长也。一曰彊者众皃”。“日”代表“太阳”,“一”代表三才之中的“人和”。所以“飞扬”“长”指太阳在地上之象。

图片[2]-01古人是这样认识太阳的(易、日、一、勿、游、曳)-善米

“易”在《易经》里由三种含义,即“变易、简易、不易”。因其有变化之意,故后世学者称易字源于变色龙这种动物。要想解开“阳”字背后的秘密,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什么是“勿”。“勿者,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原来“勿”是指具有三游之“旗”。那么什么又是“游”呢?段注说:“游,旗之游如水之流,故得偁流也”。

《周礼》说:“王建大常,十有二游。上公建旂,九游。侯伯七游。子男五游。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其游各视其命之数”。注曰:“王旌十二旒,两两以缕缀连,旁三人持之。然则旗之制,游属于两旁。十二游者,一旁六游。九游,则两旁一四一五,已下可知也。曳地,齐轸皆谓游”。

图片[3]-01古人是这样认识太阳的(易、日、一、勿、游、曳)-善米

根据以上原文可知,“游”具有两个特性:1、旗之游如水之流。2、曳地、齐轸皆谓游。“水之流”指大地的水平方向而言。从“王建大常,十有二游”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平或左右游动的动物为“蜥”。“蜥”为四脚的爬行动物,四足法象四方。因其身体形态紧贴在大地之上,故称之为“如一”。

图片[4]-01古人是这样认识太阳的(易、日、一、勿、游、曳)-善米

这种属“阴”特性,正应大地上有形层次之水,就像“蜥流”一样。在“勿”字上“曳地”指的“上下”长度而言。“曳者,臾曳也”。段主注说:“犹牵引也,象抴引之形”。整体上表现为一种向上拉,又非常艰难的状态。即“象其柄”的“S”曲线。我们整体上来看“阳”,这股向上曳引的力量便为“太阳”,“彊者众皃”便为太阳之下的“万物众生”。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小篆之性》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20年-2021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