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物,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数,起於牽牛,故从牛”。天干地支,都是以“万物”作为主角来描绘的。“牽牛”为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一,其左有“虚女”,其右有“建星”。《史记-律书》开篇说:“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天所以成孰万物也”。
在进入十一月的时候,地支为“子”,“言万物变动其所,阴阳气未相离,尚相[如]胥[如]也”,“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説文解字》:“子,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象形。㜽,古文子,从巛,象髮也”。
此刻正值进入为冬至一阳生,天下万物遮藏于地下,处在休养生息阶段。在地之上不可见,大地之下的阴阳属性为“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此刻大地之上的状态为“地冻”。我们之前讲过古文字的“弌弍弎”字,大地的的冰冻导致了“木”出现“寒折”。所以要想让大地之下的“一阳上舒”顺利,就要考虑大地之上的冰冻状态。防止下一步出现“寒折”,而能够“牵引万物出之”便为“牛”。
因为古人看到的不仅在当下,而与之更重要的是在它的未来,故说文中才说:“天地之数,起於牽牛”。“一至十”的数字,我们之前讲过,为“木”的从内而外出现的分离状态,数字“五”为“陰陽在天地閒交午”,如果把无数个“交午”的这一点连成线,便为“地平线”这一层,而数字从“五”之后的状态,全部由“形之内”变成了“形之外”了。
所以要想让“形之内”不转变成“形之外”,就要把大地之上“交午”的所有点的阻力都减到最低,《说文解字》:“起,能立也”。如果不能“立”便会成为五之后以至于十的状态了,故曰:“起於牽牛”。“万物”包含了大地之下和大地之上的一切众生,但主角不是“山川”“人”和“鸟兽”,而是由“木”来贯穿上下。所以《荀子-正名》说:“万物虽众,有时而欲无举之,故谓之物。有时而欲徧举之,故谓之鸟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