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8气的迎随顺逆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这一段是总纲领,难经也是靠这一段来展开的。包括伤寒金匮也是如此,至关重要。内径第一次出现了诅咒的话语“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按理来说通读经典没有一句像这样重的语气来表达。说明了古人宁可失去表达礼数也是强调强调强调他的重要意义。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注意这段里面的表达方式‘针道毕矣’!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上面的方式,针刺的奥妙已经全部都说尽了。大家注意最后这一句“以意和之”这四个字。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必先诊脉,这四个字可以看出是必须的意思,言外之意没有商量的余地。为什么一点商量都没有呢?有没有不用诊脉也能治病的方法?古人懂不懂呢?我们可以自己心中寻找答案。

“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必明为之法,注意这四个字,也出现了必!

“令各有形,先立针经“。这里的令各有形,就是在指的一切万物的法门,为什么还要先讲针经?有形就行指的什么“形”呢?

“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徐疾’就是指的快慢的意思。空中之机,清静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注意这里的词“勿失也”!

“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要与之期者,知气之可取之时也。粗之闇者,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者,尽知针意也“。‘尽知针意’这四个字是如此的感慨,也就是说,一个医生‘独有’的,和其他与众不同的,是能够领会他背后的道理。也就是说“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

而补泻真正意义是什么呢?四个字“迎随顺逆”。这个其实都是针对河水来形容的词语。迎逆是背道而驰,顺随是顺水推舟。迎逆是局部的下功夫,顺随是整体的运转。这个也就是伤寒论里面讲的‘证’‘症’的意思。

所以补并不是我们缺什么从外面补充上来。泻也并非把多余的东西排泄出去。而是把过多的气转移到少气的地方。这种方式称之为“泻”。气过少的地方从新得到过于的气的同时。这种方式称之为‘补’。所以把气的这种守恒运动方式可以通俗的称之为‘顺水推舟’。

所以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趋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内径曰:“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

夏本纪:”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顺势而行”。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这就是人们对能量的总结,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阴阳之道》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17年-2018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