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者,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段注说:“皿,饭食之用器也。然则皿专谓食器。器乃凡器统称。皿也者,散文则不别也。有所盛曰器,无所盛曰械。谓?也”。
由注解可知,“皿”是“食之气”,而“器”是统称。“器”字是由四“口”和“犬”字组成。“犬者,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孔子那个时代所用的文字为古籀文,以象形为主,所以从文字的外形会更像实际的“狗”。
看“犬”这个字,是由“冂”“儿”组成,其中“冂”是去掉了左边的“丿”。“冂”的“丿”与“乁”为“八”字,代表“分别”之形,为“中心”向“四方”分离之象,同时也能代表“左”和“由”的分别之形。
“左”可以代表“东方”,“右”可以代表“西方”,所以这里的“冂”字去掉了左侧的“丿”,而只有右侧的“乁”,就代表了“西方”分别之形。西方分别之形,是由中心象西方延伸出去的所有点的总和,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又代表了所有西方的一切万物,故“象西方远界之形”。
“儿者,仁人也。古文奇字人也。象形。孔子曰:在人下,故诘屈”。段注说:“举孔子说证象形也。诘诎犹今云屈曲也”。从无形层次看,“儿”是代表“仁心”之人,从有形层次看,“儿”是代表“屈曲”之人。
那么“犬”与“狗”有什么不同呢?“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段注说:“叩,触也。叩气者,出其气也。一说叩即敂之俗。敂者,击也,几以此击彼皆曰敂。犬敂气吠亦是以内御外。犬,畜之以口吠守者也”。
“狗”字是由左“犬”与右“句”字组成的。“句者,曲也”。段注说:“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句”是由“口”和“丩”组成。“丩者,相纠缭也”。段注说:“象交结之形”。“结者,缔也”。“缔者,结不解也”。这种解不开的“结”称之为“曲”。所以“狗”相对于“犬”来讲,更多的是一种“曲结”的特性。这是二者间的本质所在。
我们将有形与无形合在一起,便为“屈曲”在大地之上具有“仁心”之人,所以“儿”字上方的“丨”即“通天道”之意。我们将“儿”与“一、乁”组合在一起看,即“西方”一切“屈曲”在大地之上具有“仁心”的“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