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1

我们知道很多极苦的药,都是选择用根来入药,苦味是清火还是补火,苦味应的是夏季,在人身体对应为心脏,那么为什么会用根入药?苦为什么可以燥湿,是通过什么方式燥的湿?这也是教材和古籍中,自古以来没有说明的。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解密这一些列关于黄连背后的千古之谜。

《神农本草经》:“黄连味苦无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黄连在本草经中只有“味苦”的形容,而没有的“气”描述。要揭开这个后世中说云云的“虫蛀”或“错简”的猜疑,我们就要回归到天地之道来进行合理分析。我们首先要理解,究竟什么是“苦”?

图片[1]-黄连1-善米

《说文解字》:“苦,大苦,苓也。从艸古聲”,“苦”字由上“艸”和下“古”组成。“艸cǎo”字,《说文解字》:“艸,百芔也。从二屮”。“屮”字,《说文解字》:“屮,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爲艸字。讀若徹。臣鉉等曰:丨,上下通也,象艸木萌芽,通徹地上也”。所以“艸”字指,很多个“通徹地上”的“萌芽”。再继续看“古”字,《说文解字》:“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臣鉉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古”字由上“十”和下“口”组成,“口”为传达的口令,“十”字我们之前讲过,是指四方中东西与南北的“屈曲究盡之形”。

如果我们把“屈曲究盡之形”看作是一种广义的形态来看,它就像是一种“喷泉”状态。那么把“艸”和“古”两个字组合起来,便为大地之上的“萌芽”之艸们,接收到了命令后,从之前的“屈曲究盡之形”,开始向地之上生长蔓延。当古人看到了这种从地之下屮的形态,向地之上艸的形态转变,这个整个过程称为“苦”。所以“苦”的本质为草与木的一种“发榮”后的状态。许慎注解说:“大苦,苓也”。

图片[2]-黄连1-善米

如果我们脑海中只想着它是一种味道,那么说文中的注解我们就完全不能理解。它是人通过鼻子的嗅觉或者口的味觉,接收到的一种外界信息并反馈给大脑后,产生的一种感官结果,人这样来分析草药的化,它是一种被动状态关系。因为人的感官系统先不说存不存在差异,这中间一定有一个传递过程,在物理学中,即便是无所不能的光信号传递,也存在着一定的折损率。所以,尝药去分辨气味的方法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标准,但它一定不是唯一标准。

从“苦”字的小篆结构看,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上部阳居地之上,下部阴居地之下。那么究竟是“地上”为苦,还是“地下”为苦?地上的屮与地下的屮,二者相比较起来,地下的屮更难破土,在一棵植物上来看,地下的屮就是下面的根和茎,下面的屮为苦之“因”,而上面的屮为苦之“果”。上面的这个果,是因为下面的“口”这声命令才开始。所以植物地上的茎和叶同样为苦。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草木之情》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22年-2023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