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隐遗密》说:“经之为干,络之为枝,溪之为茎,谷之为叶。本为一元之体也,运用岂有二般”,“经者动气之径也。络者经脉之偶也。溪者经络节持之驿也。谷者筋骨气脉经之汇也”,“故经有其穴,络有其窍,溪有其脉,谷有其空是也”,“经者输也,络者注也,溪者交也,谷者合也”。
“经、络、溪、谷”是人体的一个大循环。“经者动气之径也”,“动者作也,作者起也”。“动”是一种由重阴而起的力量,这个正应春时的“木气”,又说“经者输也,输者委输也,委输者委随输写也”。同样也是一种“阳气”不足后的下堕的形态。
“络者经脉之偶也”“络者注也,络者絮也,敝緜也,敝者败衣也,因以为孰之称。敝緜孰緜也,是之谓絮”。“衣”是用蚕丝加工而成的絮状物,这些絮状的丝絮如果放大了看,就像一张张“网”一样。“敝緜”代表“破旧”的上衣,也有“老旧”之意。
为什么又称之为“孰”呢?因为“老旧”同时也正代表万物“成熟”之后的形态,“络”像“主干”向四方分出的“枝叶”。但有一个前提,它必须是“老”的。什么是老呢?即主干上升“最高点”后,向四方“发散”的力量。它正秋收之后夏长之时的“土气”。所以“经”和“络”对应了一年四季中由“木之气”向“夏长之气”的转变。
“溪之为茎”,“溪者交也,茎者枝柱也,艸木干也,谓为众枝之主也”。“茎”为“草”之干,它与“木之干”有本质上的区别。“木之干”为“夏”时阳气壮大后的形态,“草之干”为“秋季”是阳气衰败后的形态。因为内部“阳气”已经所剩无几,所以“主干”才会不够高大,紧贴着“地平面”生长。
此刻天地间的“阴阳之气”相交在“地表”。由“茎”向四方“发散”的力量,这个正应夏之长时的“秋气”。为什么此时的“茎”不向“干”一样上升到“最高点”后再“发散”?因为此刻“阳气”很弱,它的力量不足以让“精气”上升到“至高点”。
于是就在“茎”上升过程中的“四方”散布开来,这些从上升过程中所“散布”的精气,从有形层次来看就化了“茎叶”,即“溪之为茎,谷之为叶”。“经、络、溪谷”分别对应了“春、夏、长夏、秋”之时,注意:以上均用“大地之上”的“草木”来形容,所以没有“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一天中又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特点,有了生、长、化、收、藏能力,也就有了四季之内结出“果实”能力。假如每天都是一年的话,那么每天在不同季节时也就都可以结出不同的“果实”。
有了“春、夏、秋”之“果实”,也就分别对应了“经、络、溪谷”之窍与穴。所以“经之穴”每天结出一个果实,一年下来就是“三百六十有五”,“络之穴”每天结出一个果实,一年下来就是“三百六十有五”,“溪谷之位窍”每天结出一个果实。
一年下来同样是“三百六十有五”,共“计之一千零九十有五穴”,这些“经络溪谷”之穴的形成本质,其实是人体每天“精实”生成的证明,从“春生之果”到“夏长之果”再到“秋收之果”,我们一天之内可以长出三颗“后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