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已经讲完了德之六美,今天讲德之六理,六理分为:“道、德、性、神、明、命”,这里要重点讲一下什么事“美”,“美”字是由上“羊”下“大”字组成的,“羊”在《考工記注》说:“羊,善也”。“大”呢。
老子《道德经》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大”从外形上看是一个“人”,但从本质上讲它是天地间万物众生的代表。我们将“羊”与“人”组合在一起来看,就代表天地间最大的“善”为“美”,而这个美。
正是“道”由“别交”再到“正分”时,经过“义、仁、忠、信、密”的成长后,最终结出的“善果”。所以《春秋繁露》才说:“善如米”。《新书-道德说》说:“写德体,六理尽见于玉也,各有状。是故以玉效德之六理”,从整体上看,“六理”是“德之体”,而玉石是最能代表它的。
上文中我们已经讲过,“理”是“六德之华离状”,它是一种“别交正分”后的连续生长过程,所以古人用“各有状”这寥寥三个字代表了整个“六美”生长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不同“形状”。
因为是“形状”的不同,一定是受到了从内倒外的力量对形体产生的大小改变,如果把它分开来细说,一共有六种元素,这六种元素分别为:“道、德、性、神、明、命”。
如果我们将它用一块玉石来代表的话,它就像六美在每个生长环节的“剖面图”,最内层是“道”,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看见道呢?其它的五种状态全部都是为了辅助看到它的。首先是从内到外这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就是“德”,所以“德”是最大有形物质的本原所在。
有了这个物质基础,能够透过有形物质的“光辉”称之为“神明”。但是由于内部的光辉我们在外界通过肉眼是见不到的,所以我们要这里就要先说明一下接近德表层的“性”。“性者,道德造物,物有形而道德之神专而为一气,明其润益厚矣”。
道德生出有形的万物之后,它的神气将会最终“积聚”为“一气”,这个“一气”非常的形象,它就像众多神气从四面八方向一个“平面”积聚而来时的最后形态。而这个“平面”就像是一个“锅盖”,也正是德之体最外面的“轮廓”部分。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见到它的光了,是什么样子的呢?古人说“明其润益厚矣”,是一种非常润且厚实的感觉,因为这是光辉与德融合后的样子,又说“浊而胶相连在物之中,为物莫生,气皆集焉”。“胶”是皮的意思,“气皆集”就是指的“神气”都聚集在这里。所以古人将最外层具有“光明”的有形部分,称之为“性”,它是内外皆互通的桥梁,故曰:“性,神气之所会也,性立则神气晓晓然发而通行于外矣”。
那么讲完了“道、德、性、神、明”之后,还有一个我们始终没有讲,便是“命”,“命者,不得毋生,生则有形,形而道德性神明因载于物形,故礐坚,谓之命”。原来最外层坚硬的“壳子”就是“命”,它敲击起来的声音十分清脆。
这个壳子它最所以坚硬,是因为要“束缚”形体之内的“道、德、性、神、明”时刻坚守住“正分”的使命,那么要想时刻守住“正分”,就必须要“守正道”,这正是《大学》中所讲的:“知止而后能定”的道理。
所以古人才说“命生形,通之以定”,“六理”与“六美”看似复杂,其实为一体。“六美”是从“侧视图”来看“德”由分到合,最终结出果实的过程。“六理”是从“顶视图”,也可以说是“剖面图”来看以上每个过程中由而外的形体变化,如果“六理”是一个平面的话,“六美”就是这个平面的高,我们古人将这个平面与高的关系整体上称之为“六合”,因为平面的大小与高的精细改变,也就出现了万物不同性情与形态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