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覂,反覆也。从襾乏聲”。『說文解字注』:“反覆者,倒易其上下。如襾从冖而反之爲凵也。覆與復義相通。復者,往來也”。在段玉裁的注解中,“反覆”为“倒易其上下”之意。
《说文解字》:“反,覆也。从又厂反形”。『說文解字注』:“从又必有覆之者。厂,各本作厂反形”。小篆的“反”字由“厂”和“又”组成。“厂”由丨的上部向右分离,“又”由丨的上部向左分离,两者为左右相反关系,故为“覆也”。明白了这个原理下面再看“正”“乏”字。
《说文解字》:“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徐鍇曰:“守一以止也”。『說文解字注』:“从一。句。一,止。江沅曰:一所,止之也。如乍之止亡母之止姦皆以一止之”。与“正”左右相反的为“乏”字。
《说文解字》:“乏,《春秋傳》曰:反正爲乏”。『說文解字注』:“春秋傳曰:反正爲乏。……不正則爲匱”。“覂”由上“襾”和下“乏”组成。“襾”为天地的“上下相反”关系,“乏”为人的“左右相反”关系。
这里“乏”与“正”的相反关系也很重要。其实二者看似方向相差很大,其实本为“一心之二用”。“上下”为天地之道,“左右”为人之道。人道不从“上下”而从“左右”是因为“分别心”使然。假如人人“无分别之心”那么人道也是“上下相反”关系。
段玉裁注解讲了“倒易其上下”的天地关系,没有讲“左右”与人的关系。我们给它补充上,这样再看“覂”字就完整了。说文中的很多字不能像我们现代学者一样轻易就给它左右掉到顺序,甚至两个字可以互用来看待。这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不符合古人本意的。
明白以上的道理再来看“襾”与“乏”,就能很清晰的看到人道相对于天地之道来讲是其实是一种不正的状态。天地与人之道最终均要以“上下”作为唯一准则,“正”与“乏”作为一对相反字来看它们是“左右”关系,如果把这两个字单独来看这里面又有着从本质上相同之处,二者均右“丅”组成上部和中间部分。
《说文解字》:“丅,底也”,我们讲过这个“底”代表地道之下。如果在这个基础之上加上一个“止”,那么合在一起看便为人道之下了。所以“一”是地与人的“极点”所以才会出现说文中讲的“上有一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