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二十五人》说:“气有馀于上者导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经隧”。这里的“气”即“夏时”到达最高点时外层的“卫气”。那么为什么会有“馀于上”“不足于上”“稽留不至”?什么又是“经隧”呢?
夏后会进入到“长夏”之季。“夏之气”是“向外膨胀”之力,“长夏之气”是逐步“向内收缩”之力,在“土生于午,壮于戌,死于寅,三辰皆土也”区间。地气在天空上积蓄到最大时,这些湿润的气体会向下降落到地面的“山谷”之间,再次汇聚成“溪”。
由“午”向“戌”转化的这个阶段,正如《营气》所说:“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精专者”即“凝聚”后的“至高之精”。在人体中古人将湿气所凝聚成的“雨滴”后,向下“坠落”的过程称为“经隧”。
《调经论》说:“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经隧”是“长夏”开始时,由“天空”向“大地表层”下落之力,所以《玉版》说:“隧者五藏六府之大络也”。说明“经隧”也是五藏生成后,到达“至高之精”的开始。
“精专”的形成代表,夏时体表大量“卫气”已经“散出”了体外。如果人体在此刻的“卫气”过盛,也可以通过调解它的大小来达到平衡。即《调经论》所说的:“气有馀,则写其经隧。不足,则补其经隧”。有一方增多,就会有一方减少。这也是“气血以并,阴阳相倾”之理。
《万物之精》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21年-2022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