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燥脾湿,这类口甘的有一些。胃燥有很多种,比如肠道津液被辛辣耗散,肝火太盛克胃所致,脾土太过牵累胃土所致。胃气太燥了,不清热会烧干锅的。口之所以吃什么都特别甜,是因为血液里面水分少了,糖分没有稀释,所以显露出了甜味。这时候一般用白虎汤,或者增液承气汤。天空太燥不下雨,用点干冰,凝聚小水珠,把热气带走。
白虎汤我们讲过,可以翻云覆雨。组成: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其中甘草是雨水,粳米是米精,知母散热降雨,石膏是冰精。知母味苦,性寒,苦能散热,故曰泄火。散热就可以治肢体水肿。苦分地上之苦和地下之苦,地下之苦阻力大,药效强。地上的很多药都弱,除了那些坚硬外壳的。散热是把气带上去的意思,就像黄芩散热。
《说文》:“苦者苓也。”这“令”的形态,就是苦由内而外的在内之形。气跑出去了可以清热,剩下的阴气就变成了降雨,所以你看《本草经》说知母:“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不懂原理,你就看不懂本草经了。
口是人的最高点,有如天空,注意头顶不是人的最高点。口是最高点是因为它是“精”的最高点,就像禾结果的“米”一样,这里的水珠少了,米精也就少了。生甘草,能够直达这里,所以是水滴。很多人不懂这个原理。
听说过咽喉痛是表证吗?口是人体上部最大的毛孔,这个最大的孔也是“丨”的孔,所以热气要散出去,这里是正道,但所有的气不可能只凭借这里出,那人就会立刻不能呼吸了,所以要进行分流散热。
分流要走毛孔,也称之为“玄府”。这个玄府就是府的别孔,而口是府的正孔,所以府大热的时候,外部玄府会被邪气占领,只能凭借口来进行散热,所以用解表的药物也可以治疗咽喉痛,就是因为替口分流了。很多老中医,都懂怎么治疗,但不懂这个道理。
【方义】长的笔直又苦的知母,可以开上口。知母把热散出去后,会让空气逐渐冷下来。石膏再将其浓缩成高密度水气,这样就形成“连珠”趋势,这就是白虎汤“翻云覆雨”的秘密,解释了为什么可以治疗口渴,为什么可以生液。
粳米不用升天,因为它本身就是水珠。石膏是石之高者甘草也是很高的水,这些组方都不是偶然的。所以,能看懂这个方子时,关于这类的所有疾病就都会治了。
除了胃躁,很多表证都有这个问题,注意体会这个极点的意义。我一直讲人的口,是因为它出现在古代经典太多了,比如“象三合之形”,这个“三”就是指的“左口”“中口”“右口”合并一起,左右就代表“分别”之口。分别之口,在人体就是“玄府”,人体无时不刻都在下雨。如果你只知道,白虎汤是清胃热的,那就太小看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