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问答》09问曰:入气分入血分,其理未易明也,请再言之。答曰:秉于天水而生者入气分,秉于地火而生者入血分,气本于天,味本于地,气厚者入气分,味厚者入血分,入气分者走清窍,入血分者走浊窍。有如:
苡仁:生于茎上,则化气下行,引肺阳以达于下。泽泻:生于根下,则化气上行,引肾阴以达于上。麦冬:天冬:秉水阴者,皆能滋肺以清气分。
茯苓:乃松之精汁流注于根而生,是得天之阳以下返其宅者也。下有茯苓,其松颠上有茯苓苗,名威喜芝,苓在土中,气自能上应于松颠,苟得松之精则有木性,能疏土也。凝土之质味淡色白,功主渗利能行水也。其气不相连接,自上应于苗,故能化气上行而益气,西人以松香搓发电气,谓松香中电气最多,松香沦入地中,变生茯苓,内含电气,其气上应于苗,亦如电线之相贯而已。然西国只名为阳气。
作业:根据本草问答09问画图。提问:“气”本为天一所生,以“升”为常,何故又“降”?“味”本为地二所成,以“降”为常,何故又“升”?薏苡仁、麦冬、茯苓、泽泻四味药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四味药相同点:1、均为入“气分”之药。2、整体处于“下降”“收敛”趋势。3、均为“水中之阳”药。4、均为“阴水”大于“阳火”状态。四味药不同点:1、上下分:薏苡仁居上,其它三者下。2、部位分:薏苡仁为实,其它三者为根。3、重量分:薏苡仁、麦冬密度高,其它三者低。4、形态分:薏苡仁势象“水滴”,麦冬势象“长水滴”,泽泻势象“积水”,茯苓势象“河流”。
气本为“阳”,应当向天而升,此为“常态”,这是从“起点”和“终点”一般情形而论的。但世间万物并非“同一而生”,这个“一”从整体上来看指的即“阴阳”属性不同,如果从“形而下”上看就是指的:上下、部位、重量、形态等等所处层次各有所异。每一味药均有其所盛与其不盛的一方面,找到它们的相同点是前提,发现它们的异同点可以为“药”。
我们“当代”学习中药方式,忽视了其本身的物理属性这一方面的重要意义,所以一定要把这一课补上。如从果实上看,不论气分血分,其本身已经自带“降落”属性,所以这里的薏米处与的时空节点是“下落”状态,尽管“下落”但其本性是法向天的。为何不向天而成“滴露”是因为阴阳相博的结果而言,而这个结果我们从科学角度来看,就是“居上”“密度高”“色白”“气味甘淡”等等。
种种气象表明,它的阳是微不足道的,但其本性为“气”,凡气均有“向上”“发散”的属性,尽管所居“水阴之地”也会尽其所能拼尽全力,麦冬和薏米类似,处在“下面”“根部”,所以“下降”和“收敛”的属性更强,所以阴远盛于阳,象“水龙头”中细水长流之象。
润肺润燥之意此时是取其入“气分”的本性之意,如能阴柔的水中看到“一丝”阳气,便是麦冬之“芯”,看泽泻这味药生于根部,其中间主根形态形状如“椭圆球形”,便知其象为“积水”之形,体表的圆形饱满,正是其阳气不足的表现,此处可以和川芎对比来看待。对,比起川芎来叶子也是明显平摊了。
味甘、色黄为居于下部,质地疏松正式其“水土合德”之象,看新鲜泽泻未入药之前,根须较为细密繁多,正如一根根向下“管道”,可知其利水之势为“向下”,这是因为泽泻中的气“被动”向下“因势利导”的缘故。茯苓相较泽泻而言,其根须基本为无,形体较泽泻“更大”,形态较泽泻有“不规则凸起”,故泽泻如果为陆地上的“积水湿地”,茯苓正如“河流小溪”滚滚流动,而推动茯苓“滚滚向前”的力量是“天阳之气”,它的方向相薏苡仁、麦冬、泽泻的向下为主、茯苓看形态而言却是“四面八方”的,这是我们从其背后解读出来的隐藏属性,所以茯苓有说“利三焦油网”之说。
正是因为其“形态”没有彻底弄明白,但如果仅仅只看茯苓有很难琢磨透其本质。所以说每一味药都不是“完美”的,正因如此每一味药也同时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一切万物都是有温度的,并非宰割台上的切片,一定要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多加思考理解它们,草药鉴定学一定要这样学才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