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字是由左“木”和右“桂”组成。“圭者,瑞玉也”。段注说:“圭之制,上不正圆。以对下方言之、故曰上圆。上圆下方,法天地也”“圭”代表“东方”之器,万物之精为“玉”,玉是万物最大之“器”。如果将“玉器”按照六合的“上下”与“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分开来论的话,代表“东方”之器的力量是“圭”,它的形态为“入”形。
“枝者,木别生条也”。“茎者,枝柱也”。段注说:“茎为众枝之主也”。我们常用的桂枝,就是指的“木别生条”,“条者,小枝也”。“小枝”也可以说是“桂枝尖”或者特别细小的枝。不论桂枝或肉桂,药用成分均在皮。药用上二者的区别是,前者为“枝”,而后者为“茎”。茎即“枝柱”,能包裹住瓶子内部的气体或液体不被流散。
由于肉桂为“皮”,所以会充盈在“柱”的表面。在人体中能够充盈在内部表面的地方它均善于到达。柱的特性除了阻碍发散外。因其没有四方的“分别”之力,所以它的力量更加“集中”,这样就会将力量更易“积聚”在一起。从而顺着“柱”向上攀登上去。桂枝正好和肉桂相反,它没有那么多的束缚阻碍其发散。
“巠”字是由上“一”中“川”和下“工”组成。“巠者,水脉也。从川在一下。一,地也”。如果大地是一个“容器”,那么在内部的“水气”便为川。尽管它流动起来是“平行”的,但本性却是蒸腾“向上”的。所以司马注庄曰:“涬溟,自然气也”。这个“自然”而然之气是平行的川流受到了“束缚”后被迫形成的。
“一、川”代表有形层次的状态,“工”代表无形层次的状态。内部和外部的血脉如同“茎枝”。比如“肉桂”可以治疗痛经,是因为它能走人体内部的“血脉”,这个内部的血脉就是“川流”。而“桂枝”可以治疗表证受寒,是因为它能走人体表层的“血脉”。这个外部的血脉就是“河流”,也就是毛细血管。
当血脉中的热量浓度增加时,其末端所联通的“五藏”就会温暖。“五藏”和“血脉”而言,五藏是“果实”,血脉是“茎枝”。肉桂的作用在于被动的承受着“疏通”的功能,而不是让五藏由内而外变的温暖起来。五藏六腑全部由血脉所供养,如同草木的“一生”。草木想长成最后的“果实”,就要先从枝茎吸取“精微”物质不断的输送到末端。
果实的边界在哪里?“藏者,善也”。段注说:“凡物善者必隐于内也”。皮就是边界。人体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古人用不同的“器”来形容。要理解“藏”和“器”的关系,就要先明白秋收时果实的能量跑的去处。跑到天空之后一定有个边界,这个边界就是“五充”。所以毛,筋,脉,肉,骨,就是不同时令的天空,即不同时令的“器之形”。所以我们看到一棵草木中的“善”,也就看到了它的“上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