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地各自的六合之器中,天之精的器上为“日”,器下为“月”,器东为“木星”,器南为“火星”,器西为“金星”,器北为“水星”,器中为“土星”。
地之精的器上为“苍壁,器下为“石璞”,器东为“青圭”,器南为“赤圭”,器西为“白琥”,器北为“玄黄”,器中为“黄琮”。有了天地之精,人、兽、禽与草、木之精便生于其间,每个个体也会形成一个“道德之器”。
天之器是由大量的“清气”上升积聚而成,地之器是由大量的“浊气”下降积聚而成。清气盛形便少,浊气盛无形便少。唯独清气与浊气之间的“万物”一半为清,一半为浊。看起来既有有形的部分,又有无形的部分,所以“器之形”会让我们自己看的非常清楚。这也是古人将天地之精都比喻成“大树果实”的本质原因。
正因为万物之精的“草木”距离我们最近,古人几乎在身边处处都用它来比喻。那么“草木”结出来的果实,又怎样分类呢?《管子-内业》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原来万物之精,全部都积聚在五种谷物之内。
那么这五种谷物又分别为哪五种呢?《周礼·天官·疾医》说:“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既然知道了这五种最大的万物之精的名称,下面怎么将他们按照天地之精的六合进行归类?
《白虎通义-社稷》说:“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天下五谷种类繁多,它们都是大地之精,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五谷之中最大的一个呢?古人说它便是“稷”。
那么什么是“稷”呢?《广雅·释草》王念孙疏证:“稷,今人谓之高粱”。还有一种说法《本草纲目》中说:“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也就是一为“高粱米”,二为“小米”。
不论它究竟代表哪个,古人将“稷”定制为“五谷之长”。由上可知,“稷”为“器之上”。段玉才注解说:“土示者,五土之總神,卽谓社也”,“社”是五方之土的“总神”,万物都扎根与土,能推动五方之土的力量,它一定是最强大的万物之后盾,故“社”为器之下。所以《春秋繁露-五行逆顺》说:“恩及于土,则五谷成,而嘉禾同”。器之“上下”已明,那么器之“四方”有怎么讲呢?
《黄帝内经-灵枢经-五味篇》说:“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糠米(大米)味甘,是万物中央最大之精。麻味酸,是万物东方最大之精。麦味苦,是南方最大之精。黄黍(黄米)味辛,是万物西方最大之精。大豆味咸,是万物北方最大之精。
综上所述:“器之上”为“稷”,“器之下”为“社”,“器之东”为“大豆咸”,“器之南”为“麦”,“器之西”为“黄黍”,“器之北”为“大豆”,“器之中”为“糠米”。
这样我们就将器之六合讲完了,大地之上的“五谷”是万物之“精”,它是由“枝”和“干”输送精微最后长成的。我们之前讲过,这个输送精微的枝干整体上称之为“德”,由“别交”转为“正分”最终结出“果实”的过程称之为“德之美”。所以《孟子-告子上》说:“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说:“凡物之形,莫不伏从旁折天地而行,人独题直立端尚,正正当之。是故所取天地少者,旁折之。所取天地多者,正当之”。“旁折”就是指的“禽兽”之性。
所以当万物之精中的五谷不能按时结出果实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大地上的所有物之精,没有按时的到达“至高点”。那么它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孟子-滕文公上》说:“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韩诗外传-卷八》:“一谷不升谓之?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升谓之馑,四谷不升谓之荒,五谷不升谓之大侵”。所以万物之精的五谷,不仅会影响到禽兽与人“性情”,并且还能关系到老百姓的“民生”。
我们古人正是看到了天地间这样的道理之后,才让后人世世代代的种植“五谷”来让子孙从根本上达到“养性”的目的,可惜后人越来越少被人认清了。故《新语》说:“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五谷养性,而弃之于地,珠玉无用,而宝之于身”。这才真正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