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1

图片[1]-吴茱萸1-善米

《神农本草经》:“吴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以果皮同种子一同入药。8月或9月采摘,均以果实尚未开裂为期。8月为长夏和秋季的交接点,也是天地交接之中点。8月过后,大地收敛之气加强,阳气开始进入地下。

在每年的7-8月份,为长夏湿土主令。期间天地间有两个特性,其一为温度极高,其二为降水量极大。二者为因果关系,因为温度升迅速,故天地间循环大大提高。地下和植物中的水分子迅速向上和向外进行膨胀。抵达天空之时后越积越厚,形成有形的雨水后再降落到大地之中。水分不断从地表蒸腾,天空中水蒸气不断蓄积。天空与地面之间就会形成了一个临时的“封闭空间”。

图片[2]-吴茱萸1-善米

这个密闭的空间因为云朵的遮挡,雨水的迅速滴落,站在大地之上的人便会觉得胸闷气短。而万物会受到这个密不透风的压力后,其枝头上的花会开始逐渐脱落。水气从根部的毛细细胞吸收后,充盈到整个植物的经叶及顶部的花苞。而人与万物此时受到天地间的压力,就如同举重运动举过头顶的杠铃。天空中厚密的云朵和空气中弥散的水气,其面积远远大于人与万物。

这便是长夏压强高的最根本原因,植物一边受到天地间的压力,同时又通过根部迅速吸收地表的水分。这内外一吸一压,进多出少的过程中,有形的水分便会停留下来保存在植物内部。之后随着秋天收敛之力的增强,大地表层的孔隙变小,这些水分便会保留在大地之中以液态的形式储存。以上为天地间由长夏转入秋时万物的常态。

那么试想,在长夏至秋这个万物囤积的过程中。如果有一棵植物在根部吸收水分的阻力非常大,也就是根毛细胞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弱。那么通过植物内部的水分就会变的非常稀少,所以通过根毛细胞的只能是小分子的热能。这样如此一来,这颗植物内部的阳气就会格外强盛。

图片[3]-吴茱萸1-善米

而大地之上的果实,得天之气盛。大地之下的根,得地之气盛。二者属于地表之下的“大地”层次。土中阳气纯厚,故味辛。阳入阴中阻滞前行,故味苦。植物中的“果实”如秋后早晨的“露水”,根部吸收的水分稀少,故末端的果实不壮。

图片[4]-吴茱萸1-善米

阴阻阳行,阳气必须从缝隙之间才能通过,故连通末端果实的果蒂呈现出“分散”之势。如同根部一样,因其分散出去的分支众多,故结出的果实亦多,但果实的大小就会相应变小。在这个时令当中,天地是外热内寒之大象,但对于吴茱萸来说,却是外温内辛。温是因其受到外界水湿之气的压力后,阳气不得轻易外散所致。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吴茱萸果实的表皮间凹凸不平“坑洼”来分析。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草木之情》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22年-2023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THE END